要知道,这份封赏里面,最有含金量的,就是荫授的锦衣卫指挥使和千户。 这两个,虽然都是虚职,但是却是世袭的武官职位,算是正式武官的预备役,如果朝廷需要,随时有可能转为实授。 这次大战当中,因为土木一役损失惨重,就有不少的虚授千户,直接转为了实授。 相较之下,其他的封赏,倒是不值得一提了。 当然,这些封赏,只不过是中规中矩罢了。 吏部专门有稽勋司负责此事,是出不了错的。 他们之所以把这两个人单拎出来,说需要皇帝亲自决断,是因为最重要的封赏,是吏部没办法确定的。 那就是,升迁! 对于官员来说,封妻荫子固然是他们所追求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官场仕途。 王翱和王文两个人,立下大功,升迁是一定的。 但是他们二人,都已经是距离七卿只差一步,要往哪个职位上升迁,可就不是吏部能够决定的了的事情了。 朱祁钰本来是想,让王文此战之后入内阁,凭着游说脱脱不花的功劳,应该是足够的。 但是如今,王文的表现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有了“不受也先诡计所扰,毅然下令进攻”和“布置指挥正面击退也先主力”这两个大功傍身。 朱祁钰就不得不变一变最开始的想法了。 沉吟片刻,朱祁钰道。 “传旨内阁,王文于此战有功,加授少师,王翱镇守辽东多年,理应论功,加授太子太师,晋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第203章 不按套路 零零星星的雪花飘落在屋檐上,一排长长的廊庑下,是来来往往急匆匆的青袍舍人。 虽然那次朝会上,天子金口玉言,说内阁定员六人。 但是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内阁当中,还是只有陈循和高谷两位老大人。 倒是有提议增补阁臣的,但是无一例外,都被天子以如今事急,容后再议的理由,搁置不提。 不过这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中书舍人变多了。 虽然天子给内阁的辅臣都加了尚书衔,并且金口玉言,形成了惯例,但是那是为了提高内阁阁臣在朝中的地位。 事实上,象征内阁的本职的大学士,仍旧是正五品的官衔,这是从开国就定下来的。 也就是说,内阁是个正五品的衙门。 天子要给内阁定制,吏部自然不敢怠慢。 按照正七品衙门的配置,正堂官至少要有一个佐贰官。 天子有言在先,内阁六人俱为辅臣,官职并无差别,只有执掌之事有所区分。 所以按照制度,六辅臣皆是正堂官。 如此一来,内阁就配备了六个中书舍人。 除此之外,内阁西侧有制敕房有四个敕房舍人,负责抄写诏书、诰命,册表等公文。 如今内阁只有两个人,所以这十个中书舍人,自然全听陈循和高谷两个人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