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僚之首,岂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自从那天晚上,察觉到天子是特意为王文准备的首辅之位,他就对这个老东西好感欠奉。 虽然如今,来接任首辅的是王翱,但是天子的这份诏书一出,其用意已然昭然若揭。 很显然,天子认为单纯一个首辅,已经不足以酬王文之功了…… 结合这份诏旨中透出的意味,两人很容易就推断出,天子是盯上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首了! 王文身上的官职,是右都御史。 这个官职一般来说不会单独授予,这是朝廷的惯例。 带有右字的官职,往往是虚授,后面会跟上差遣,譬如说王文之前的职衔,就是右都御史提督紫荆军务大臣。 但是如今,大军已经回师,王文提督军务的差遣结束,王命旗牌都交回了兵部。 照常理来说,朝廷要么升迁,要么委派其他的差事,都属于正常。 毕竟,到了他这等地步,往上就是七卿。 但是,七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得等时机。 王文此番立下大功,只能说是,在一干候选大臣当中,优先级比较高。 但是如今,功劳还不如王文的王翱,都授了首辅之位,王文却还空着。 这要么是王文得罪了天子,要么就是后头有更好的酬功之位等着他。 得罪天子肯定是不可能的,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天子对王文的信重。 那么,就只能是在等待时机。 不仅如此,这份诏旨当中,还有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加授“少师”! 大明的文官序列,正二品的尚书,已经是实职的顶峰。 再往上,就是从一品的三孤,即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的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 除此之外,还有正二品的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从一品的太子三师,及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这十二个官职,虽然也偶尔有授予勋戚的,但是总体上来说,象征着文臣的最高地位。 因此,轻易不会授予。 如今在朝的官员当中,吏部尚书王直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胡濙授少傅,兵部尚书于谦授少保,俱为从一品。 明面上看,这没什么差别,但是实际上。 这三个官职,虽然品阶一样,但是约定俗成的还是有地位排序的。 以三孤为例,少师重于少傅,少傅重于少保。 大面上说,三公重于三孤,三孤重于太子三师,太子三师重于太子三少。 所以事实上,现在的天官老大人,从品级上说,是低了胡濙和于谦一头的。 这是不正常的事情! 吏部尚书位居百官之首,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实权上,更体现在品级,地位等方方面面。 要知道,朝班之上,就是按照品级来站位的。 只有地位品级最高的人,才有资格站到朝臣的最前列。 之前的时候,因为大战刚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