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朝野上下,还是有不少人心向太上皇,擅动东宫,只会让朝野离心,并非明智之举。” 话至此处,朱祁钰停了停,似乎在斟酌着该如何开口,片刻之后,方道。 “母妃既要朕一个准话,那朕也不妨明言,朕所言失德,乃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不义之大过,这也是朕和外朝诸臣的约定。” “错非此等大过,朕不会动摇东宫储本,换句话说,十年之内,母妃不必忧心东宫之事!” 后面的话,朱祁钰没有说,因为现在还不方便说。 十年之后,东宫或许要动,或许不动。 但是,不管怎么样,到那个时候,他有信心,能够将自己那个哥哥,打的永不翻身。 这件事情办完,再提东宫不迟! 听到朱祁钰斩钉截铁的口气,吴氏也渐渐放下心来。 与此同时,她也明白了,所谓东宫失德,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现在的东宫太子,不过是个两岁的小娃娃,能有什么失德,尿裤子吗? 想要说失德,至少也要等到了十二三岁,能够有自己的意见,能自己做些事情,才能谈得上失德与否。 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个小孩子而已,说什么失德不失德的,徒增笑柄而已。 重新在榻上倚靠着,吴氏继续拨动着手里的佛珠,有些感叹,道。 “你能有此决定,倒是让哀家有些意料不及,我本以为,至多再过两三年,太子开蒙读书之时,你便该按捺不住了……” 朱祁钰略有些尴尬,那句话叫什么来着,知子莫若母。 前世的时候,他更易东宫是在景泰三年,之所以那么着急,原因和吴氏说的一样。 太子该出阁读书了! 太祖立国,首重东宫,在对于太子的教养上,有一套很完整的规程。 对于东宫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开始识字讲学,更重要的是,会开始接触政务,组建东宫的班底。 不错,东宫的讲学,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经筵。 因为培养的是储君,所以自然和寻常百姓家不同。 从一开始启蒙之时,负责教授太子的师傅,就会穿插着朝廷的政务作为范例讲解,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讲读经义,教授识字。 除此之外,出阁读书,意味着东宫的整套人员,都要陆续开始配备。 詹事府的诸般官员,都要开始选用,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也不只是虚衔,而是转为实职,成为太子真正的老师。 单这一条,就足够太子在朝中建立足够的影响力。 毕竟,能够成为太子三师的人,至少也要是侍郎,尚书级别的大员。 所以,哪怕当时的朱祁钰心里也清楚,选在那个时候废太子,不是一个好时机,但是也不得不动手了。 因为太子一旦出阁读书,那么围绕着东宫,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哪怕太子再幼弱,但是只要有这股力量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