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也曾以佥都御史的身份提督军务,更曾经参与过紫荆关之战,对于边境的局势,也有很深的了解。 这些军报,所报的事情都不算大,无非是些小股虏贼扰边的情况。 但是王文一封封的看,却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最近一段时间,虏贼劫掠边民的频率在逐渐变高。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少军报当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这些越过边境的小股虏贼,并不像往年一样,是各部族的普通青壮年。 他们装备齐全,比普通的牧民青壮年,战力要高上一大截。 虽然每次人数都不多,但是却着实给边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看着这些军报,王文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成了川字。 直到,他看到了最后一封军报,来自于大同镇守总兵官定襄伯郭登,上面清楚的写着。 “……近来大同城内捕获虏贼谍人十数人,据我军夜不收来报,瓦剌老营似有异动,各部族调兵频繁,恐也先贼心不死,再图大同,请增派精兵三千,军马五千匹……” 这下王文算是坐不住了,抬头望着天子,开口道。 “陛下,难不成也先竟敢再举大军入侵边境?”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成敬重新将军报收回放好,才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开口道。 “郭登只是猜测,所以请求朝廷增兵,以备不时之需,不过,依朕看来,十有八九,边境不会安宁。” 说着,朱祁钰轻轻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复杂,继续道。 “朕知道,朝中大臣私下里都在议论,说朕不愿迎上皇南归,贪恋权位,但是他们又岂能知道,这件事情,哪是朕说了能算的?” “也先本性枭雄,逢此大败,必不甘心,何况紫荆关一败,瓦剌元气大伤,想要尽快恢复过来,需要大量的物资。” “先前大战,也先心里清楚,我大明虽愿迎回上皇,但却不会接受他毫无休止的索取,因此,劫掠是他唯一的选择。” “有上皇在手,我大明便心有忌惮,不会和瓦剌有大规模的战事,但是为了尽快恢复,也先必定会再起大军,劫掠边境。” 听到这个结论,王文总算是稍稍放下心来。 毕竟,如今的大明,可真的是再也折腾不起一场大战了。 略一沉吟,王文道。 “既然如此,朝廷当下令,命边防官军严加镇守,加强巡逻,若遇贼虏,当场斩杀,若遇大军,则及时求救,谨防贼虏大举来袭,大举劫掠我军民百姓。” 这本就是寻常的措施,王文没怎么多想,就说了出来。 但是,话说完了之后,他却突然想起来,今天他过来的目的。 联想起军报的内容,王文忽然明白过来,开口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也先不会轻易放归太上皇?” 朱祁钰点了点头,淡淡的道。 “至少现在不会!” “也先此人,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