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369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369节(3 / 4)

不过,做是可以做,说却是不能说的。 至少,为人臣的于谦,这个时候站在哪一边,都显得不太合适。 附和天子赞誉太祖,就等同于否认了太宗皇帝的边策。 至于反驳天子赞誉太宗,貌似也不太合适。 踌躇了片刻,于谦谨慎的道。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一切边策都要视情况而定,太祖立国,考虑的是传承良久,但是如陛下所说,有塞王坐大之嫌,趋于保守。” “太宗北征,则是由于北元残余在草原上鼓动人心,五征漠北,令草原部族闻风丧胆,奠定了大明国威,却也有攻伐气盛之忧。” “所谓刚柔并济,太宗宣赫军威,则后世之君如陛下者,自然当归以王道,攻守相合,此方是秉承太祖,太宗遗志,长治久安之本也。” 第462章 若为国死 听到于谦的话,朱祁钰也忍不住失笑。 刚直秉正的于廷益,说起恭维的话来,倒是分外顺耳。 不过…… 摇了摇头,收敛笑意,朱祁钰一针见血道。 “先生无非是怕,如今边境稍安,朕便再起战争之念,欲拿回河套故地罢了。” 要知道,在太祖皇帝的边策当中,河套之地的肥沃牧场,也是边军能够自给自足的重要一环。 洪武时期,大明拥据河套,兵锋直抵大宁以北的彻彻儿山。 如此庞大的草场,自然不可能荒废着。 所以除了军屯之外,奉行实用主义的太祖陛下,丝毫都没有对所谓蛮夷的鄙视。 相反的,他老人家十分鼓励北方卫所游牧化。 在广大的河套草场上,除了少数产粮区之外,“听其牧放樵采”,强调军户也要有牧群,有草场,在担负巡逻任务的同时组织放牧。 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太宗对于边策的改革,主要是对于塞王的忌惮之心,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边军的掌控,大明的防线在永乐仁宣时期,陆续后撤。 在占据了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放弃了河套地区的庞大草场,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看过了百年变迁,朱祁钰自然清楚,尤其是在大明定都京师之后,河套的丢失,其实直接威胁着京师的安全。 这一点,即便是于谦所制定的九边策略,也是难以弥补了。 九边守望相助,可以大大提升边境的防御力,一般情况下来说,想要和上一次一样,被人打到紫荆关下不大可能。 但是要知道,再坚固的防线,再完备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朱祁钰必须要说,于谦的眼光是很准的。 前世九边陆续建成之后,大明的确获得了近百年的安宁,直到俺答兴起,才重新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全。 但是这也恰恰证明的九边的弊端所在。 防线就算设计的再坚固,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它有被攻破的一天。 京城距离边境太近,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