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486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486节(1 / 4)

“现在的局势,三哥在狱中,比在外头有用的多,所以,年节之下,只能委屈父亲稍稍按捺思亲之情了。” 杨洪此刻的心绪,杨杰自然清楚。 当初,杨信传来消息,说于谦正在清查军屯,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杨洪便有些犹豫不定,是该暗中阻止还是放任不管。 那个时候,是杨杰力主,说于谦必是奉了上意暗查,不可和天子作对。 接着,天子下诏召杨能,杨俊进京,虽是拔擢但却暗含警告之意。 杨洪最后听了杨杰的意见,给杨信去信,要他全力协助于谦,所以,于谦的宣府之行才能那么顺利,没有遭到过分的掣肘。 当时,杨信甚至还特意将副总兵府给腾了出来,邀于谦在隔壁居住,衣食住行,不可谓不周到。 但是,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好转。 于谦在宣府查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他隐约间,跟杨信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到了最后,每次见杨信的时候,房中都必然有锦衣卫随行。 在军屯一事上,于谦是力主严查严惩的,这一点,在多次和于谦的交流当中,杨信打探的很清楚。 即便在宣府,杨信对他示好到了这种程度,于谦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 随着于谦从宣府起行回京,对于昌平侯府来说,一场大祸已经近在眼前。 那个时候,杨洪依然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联结势力,先发制人。 须知,那个时候军屯的事情已经蔓延开来,如果杨洪愿意的话,作为宣府的前任总兵官,如今执掌京营的新晋侯爵,以他为牵头人,将牵涉到军屯的一大批势力聚拢起来,在朝堂上围攻于谦,并不算什么难事。 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是从不缺少放手一搏的血勇之气的。 何况,杨洪也并非真的在京中毫无人脉,早在永乐年间,他就曾跟随太宗皇帝北征,在老成安侯郭亮帐下效命,至洪熙年间,他又跟随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至宣德年间,他甚至曾和清平伯吴成并为先锋,远攻鞑靼。 只不过,正统以后,杨洪功勋累累,足可为一方大将,独自领兵,所以才和这些府邸疏远了些。 后来,随着老一辈的勋贵逐渐凋零,关系便更加淡了。 但是,香火情总是有的,凭杨洪现在的身份地位,若有意结交,对方绝不会将他拒之门外。 所以,杨洪实际上是有这个能力的。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还是因为杨杰。 军屯一事,看似是于谦在操持,但是本质上,必然是天子在背后撑腰。 虽然不清楚天子的决心到了何种程度,可天子既然让于谦去查,必然清楚于谦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所以,一旦走上对抗的这条路,便等同于背弃了天子。 杨洪如今回京不过半年,但是,杨杰却是始终呆在京中的,虽然他并非朝堂中人,但是,杨氏一门在京中也算显赫,杨杰平日里交往的,也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