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侯的罪行,实乃大勇之辈,若非侯爷挺身而出,老夫都难以置信,竟然有人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暗杀重臣之事。” 然而,话音落下,场面不仅没有什么缓和,反而变得更加尴尬。 “丰国公过誉了,老夫也只是……” 杨洪苦笑一声,看那样子想说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却似乎又有什么顾忌,一直犹豫着,半天也没有说话,到了最后,也只是重重的叹了口气,苦笑连连。 不过,这个时候,一旁的金濂却开了口,道。 “说起此事,不瞒杨侯,老夫有一事想问。” 将目光落在杨洪的身上,金濂继续问道。 “宁远侯和于少保素无旧怨,就算是他在甘肃牵涉军屯一事,可究竟是多大的事,值得他如此冒险?” “方才在廷议之上,杨侯还未提及这一点,任礼便被陛下拿入了诏狱,但是,杨侯既然敢在廷上指证于他,想必对他的动机,应该也知道清楚的吧?若是有的话,不知杨侯可否,为老夫解惑!” 第646章 四脸震惊 说起来,这次廷议虽然到最后依旧是圆满结束,但是,不得不说,整个廷议的过程,实际上是存在着种种让人疑惑不解之处的。 先不说任礼反对整饬军屯时,勋贵们迟缓犹疑的表现,便单说宁远侯谋刺于谦的这桩案子,就有很多疑点。 虽然说到最后,天子以一番圣训大义,拿下了宁远侯。 但是作为刑狱大家,金濂敏锐的察觉到,在整个廷议的过程当中,天子对权术的运用,超过了对证据本身的印证。 尤其是天子今天反常的表现,在诸多大臣看来,或许是天子施政理念的转变。 可是,作为常年经手各种刑案档案的刑部尚书,金老大人对于审讯中的各种手段十分熟稔。 如果抛开朝堂局势不谈,单纯从审讯技巧的角度来说,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 或许,对其他的朝臣来说,这并不重要。。 毕竟,天子已经当朝斥责了任礼,并亲自下旨将其押入诏狱,事实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中间透出的政治信号。 但是,对于金濂来说,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这件案子,虽然是三司会审,但是实际上的审讯过程,还是要落在刑部这边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