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王朝走到末期,逃不开的就是财政问题,大明自然亦是如此。 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 当财政问题严重到火烧眉毛的地步的时候,一个王朝也就该走到穷途末路了。 游荡百年,朱祁玉亲眼见过,自己那位穿着打补丁龙袍的后辈皇帝,是如何的勤俭,但是,要知道,就在那位登基前二十年的时候,朝廷还能起万历三大征。 都说万历荒废朝政,苛收矿税,天启宠信阉党,一手遮天,可他们在位的时候,大明固然积弊重重,却不至于被逼的没有钱粮可用。 可到了崇祯年间,短短十年,大明的国库便空空如也,钱到哪里去了? 当然不会在百姓手里,不然的话,各地也不会烽烟四起。 朱祁玉虽然盘桓在紫禁城中,但是历经百年沧桑,他的目光比崇祯要透彻的多。 这些钱粮,无非是进了各地官员的囊中,进了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手中。 想那徐阶谓之清流,可家中田亩竟能超过二十万亩,数万织工,这样的人,被称为官场楷模,可以见得嘉靖朝的官场,已经烂成了什么样子。 数遍整个大明晚期,真正能称得上清流的,实际上也就海瑞一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人,敢说实话! 治安疏里,海瑞写‘天下人不直陛下久已’,这是实话,事实上,最迟从嘉靖的时候起,大明的皇帝,就已经掌控不了大臣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