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子弟视其意愿,按照一定的员额,给予选进。 朱音埑如今已经承袭了镇南王的王位,理当退出宗学,回到封地。 但是,鉴于他的特殊情况,天子恩宽,准他父子二人在京中处理完老岷王的后事之后再行离开。 所以,这段时间,朱音埑虽然已经承袭了王位,但是,他依然将自己当做宗学的学生,每天过来听课,虽然说,距离当初天子限期离京的时间早就过了,可潜心向学也勉强算是好事,所以,虽然襄王看到他就不舒服,但是,也只能忍着,只能屡屡上本催请。 但是,或许是因为老岷王之事,朝廷上下对他有些不满,所以,这件事情迟迟没有进展,襄王虽然着急,但是也没有办法。 “都围在此处做什么,还不快去上课?课业都完成了吗?禄米不想要了?” 宗学当中,藩王的世子,庶子很少,这是因为开设的时间不久,各地藩王的世子,很多都已经年岁渐长,各自获得了封号。 有那么几个年岁不大的,被送到宗学,但是也屈指可数,往下较多的,是郡王的庶子,这两批人加起来,大概占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是往下,更多的名额,则是镇国将军及其以下的宗室子弟。 对于他们来说,襄王这个大宗正加天子皇叔的身份,还是十分有威慑力的。 尤其是,襄王平素十分严格,为了真正让这些宗室子弟成材,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考核制度。 每旬的小考,每月的大考是固定的,平素有学习不认真和违纪的,抄书,面壁,乃至是训诫都是常事。 但是,最关键的一项,还是扣发禄米。 为了激励这帮孩子上进,尤其是看到朱范址等人天天带着一帮人到处惹事之后,襄王就定了这个制度。 凡是每个月考核不合格的学生,扣发下个月的禄米。 如此一来,众多的低阶宗室,果然都乖巧了许多,尤其是跟着朱范址等人每天游荡的那群人,一下子少了一大半。 毕竟,他们不像那些藩王子弟,郡王子弟一样,背后有一座王府支撑。 朱范址是襄陵王世子,日后注定有郡王位可以承袭,根本不缺钱,再加上他又能打,作为宗学一霸,基本是天不怕地不怕。 尤其是他性格执拗,襄王越是针对他,朱范址就越是跟他拧着来,什么面壁,抄书,禁足,责打,都用过了,就是没用。 这位襄陵王世子,还是次次都交白卷,给襄王给气的,直想把他给撵回去,但是可惜的是,他没有这个权力。 不仅没有,而且,真的闹到朝廷上,受责骂的还是他,所以,他索性就不管朱范址,将矛头对准了底下的那帮宗室。 要知道,像是奉国将军乃至是更低阶的宗室们,挤破了头来到京城,除了想要在宗学结业之后,能够顺利的混个爵位,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宗学会发放固定的禄米。 大明如今宗室的问题,已经初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