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我且问你,若是换了你,在陛下和太上皇之间,敢上这样的奏本吗?” “这……” 答案当然是不敢。 这种事情,他躲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主动去掺和? 但是这话说出来有些丢人,所以,朱颙炔踌躇了片刻,还是沉默不语。 然而,朱徽煣显然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幽幽道。 “你不敢,我也不敢,甚至……父王都不敢。” “但是,你觉得,为什么襄王就敢呢?” 第893章 脏水是一盆又一盆 为什么,襄王就敢呢? 这句话振聋发聩,直接就砸在了朱颙炔的心头。 到底为什么呢? 难道说,是因为襄王蠢笨之极,意识不到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显然不是! 至少在大闹岷王府的事情传出之前,襄王在宗室当中,一直素有贤王的名声。 这个名声,可不单单是靠他不胡作非为得来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朝廷的许多政务,他也时常发出议论,甚至在地方上,也时常帮助地方官管理。 这样的一个人,他会不清楚自己所作所为意味着什么吗?又有多大的风险吗? 如果说他知道,那么,他为什么还敢这么做呢? 这个答案,其实很明显了…… 朱颙炔叹了口气,道。 “不管是天子还是太上皇,和襄王都是嫡亲的叔侄,这朝中要论血脉关系,就只有襄王最近,何况,襄王又是仁宗皇帝一脉,年纪最长的藩王,要是放在民间,算是长房的长辈。” “所谓疏不间亲,对于天子和太上皇来说,襄王是亲,你我是疏,哪怕看着一视同仁,但是终究不同。” 见此状况,朱徽煣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总算是放下心来。 看来,这位伊王倒也还不算笨,算得上是“一点就透”。 这“理由”说难理解也难理解,说容易理解,也容易理解,无非是血脉之亲罢了。 要知道,在宗法制的影响之下,家族的观念,早就渗入了几乎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从普通的庶民之家,到官宦,勋贵之家,对于血亲的看重,都是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在不涉及权力争夺的情况下,叔侄,伯侄的关系,可谓是除了父子关系之外,最亲近的关系了。 别的不说,就看那英国公府,张辅早在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给张軏铺路,让他在自己死后管理英国公府,而丝毫不担心张軏在他死后欺负孤儿寡母。 张軏,张輗两兄弟,不管天资手段如何,但是个个都尽心尽力的为英国公府谋划,哪怕他们知道,最后这家当都是如今刚满十岁的小英国公的,但是也没有因此懈怠,或是生出篡夺之心。 这就是宗族最常见的关系,相互扶助,共同壮大,这种关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和长久以来的传统,道德观念是分不开的。 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