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倒是符合王文有仇必报的性格。 但是,奇怪的是,说这番话时,王文不仅没有寻常那种和人对骂时的意气风发,反而带着几分不情不愿。 相反的,明明是被指责的一方,但是,陈镒的脸色却是平静的很。 至于原因…… 在场的一干大臣都不是傻子,王文一提科道的名头,他们立刻就想起了,当时在殿上,天子对吏部和都察院的责罚。 自然,也就明白了王文此刻的郁闷。 不过,郁闷归郁闷,王天官骂人的本事,还是不会丢的,直接了当便道。 “自太祖皇帝时起,朝廷便一直优容科道,为的便是言路通畅,澄清朝廷风气。” “但是如今,不知从何时起,科道官员风骨全无,有冤不敢为之申,有乱不敢为之劾,有奸佞不敢为之谏,放任官场风气颓靡而不敢言,以致朝廷沦落至此,科道有不可推卸之责!” 应该说,这话说的没错,但是,却不完整。 一旁的陈镒也一脸沉重,并没有任何反驳的意思。 这个时候,一旁的陈循看了一眼二人,上前道。 “陛下,天官大人所言有理,朝廷风气如此,谏官不敢言事,的确有其责任。” “但是,此事也不能完全归罪于科道。” “此前王振擅权,打压科道,有敢上疏言事者,要么被打压旁置,要么被降调转迁,且王振假君上之名行事,科道若过分弹劾死谏,则有冒犯君上之嫌。” “陛下登基之后,虽重振科道,但是,毕竟土木之役损失官员过多,加之,京察及整饬军屯等事,科道一则不全,二则奔赴各地办事,难在朝堂上发声,亦情有可原。” “请陛下明鉴!” 这话说的还算比较含蓄,但是事实就是,王振当权时,其实就对科道里的刺头清理过一遍,又往科道里头安插了不少自己人。 后来土木之役,科道死了一批人,天子登基后,吏部京察,又扫出去一帮人。 事实上,吏部和都察院的仇,也就是那个时候结下的。 再后来,罗通闹的那档子事,对科道多多少少也有牵连。 这就直接导致了,科道的员额空缺严重。 虽然说自从整饬军屯开始以后,在兵部和天子的支持下,科道增补了不少人进来。 但是,一则他们资历浅,二则他们赴任之后,直接就被派到了地方上清丈田亩,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在整饬军屯结束之前,他们是不可能回来了。 这诸般原因汇聚到一起,便成了现在的状况。 所以呢,责任的确是科道的,但是,这错,却不能全归到科道的身上。 然而,王文也不是好对付的,面对陈循的‘公道话’,他毫不客气的指责道。 “朝廷设风宪官,察百司之事,以六科稽六部,十三道巡视天下,纠朝廷官邪,此为科道本意也。” “然则今之科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