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845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845节(4 / 4)

如今的状况风气,成因复杂,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换一批人,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但是,经过刚刚天子的一番话,在场的大臣也很清楚一点。 那就是,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那么,天子便会始终对清流科道存有忌惮打压之心。 即便如今为了扭转官场风气,能够暂时扶起一时,但是,终究不能治本,到最后,还是会重新被打压下来。 想来,这也是天子今天彻底将话摊开了说的原因。 是要欲盖弥彰,饮鸩止渴,还是直面困难,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就要看他们这些人,有没有足够的能耐了…… 第930章 整顿科道 大明的科道官,有许多不同的称谓,每一种称谓,都有其由来。 科道指的是内部的划分,为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二者又称风宪官,其名源于风闻奏事之权,意为执掌法度之官。 再往前回溯,给事中和御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给事中原为侍宫中事,以备顾问,至隋唐立三省六部,给事中归于门下省,始掌封驳之权,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可驳正百司奏章,由此衍生出对六部百司的监察之权。 和给事中不同的是,御史之官,自秦始置,便是监察官。 先秦之时有史官,为侍史,负责记录国君同臣下奏对之言,因其长久熟悉朝政,善于收集消息,渐成国君监察臣下之官职,这便是御史纠察官邪,监察百司的权力来源。 最初的官制当中,设监官与谏官,监官为御史,归御史台,掌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至于谏官之职,据传源于上古舜帝之时,有纳言,负责向君上呈递下情,提出君上之过,予以匡正,秦汉时设谏议大夫,专司谏君上,议朝政。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