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递,就算是扣在天子手里了,到了朝议的时候,他们再想改弦更张,或者是缄默不言,就要考虑一下,被天子斥为首尾不一的风险了。 换句话说,天子这是把直面朝臣压力的任务,交给他们在场的这些人了。 老大人们相互对视一眼,脸上浮起一丝无奈的苦笑。 谁能想到,一向稳重的天子,竟然会突然跟他们耍这种小手段。 这妥妥的是偷袭啊! 当然,话虽如此,但是,他们也没有一个人敢怠慢。 想起方才天子的气势,老大人们心中默默叹了口气,他们很清楚,即便是再来一次,结果也不会跟现在有什么差别。 天子刚刚的举动,固然是有让他们来应付朝臣的目的,但是要说那怒气掺假,只怕倒也未必。 老大人们都是聪明人,戳破这层窗户纸之后,自然也会不自觉的从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虽然说,他们这些人,能看得清局势,不会对杨杰有太过负面的评价。 但是,外朝可就不一定了。 文武百官,有的是脑袋转不过来弯的老古板,有的是邀名买直,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之辈。 这么多官员当中,必定有人会发出过激的言论,斥责杨杰擅自行事,‘破坏’大明和鞑靼的和议。 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子刚刚其实更多的,是在表明态度。 安抚朝臣这件事,如果在场的他们这帮人不做,那么,就是天子来做。 至于天子会怎么做……刚刚已经很清楚了! 真到了朝堂上,需要天子出面的时候,他老人家必定是雷霆大怒,将发此言论之人斥为‘奸佞’。 现在毕竟是小规模的议事,发生再大的冲突,各退一步,大家劝一劝,都容易转圜。 但是,若是在金殿之上,朝议当中,天子此言一出,所伴随的,必定是雷霆之罚。 甚至于,如果碰上那硬茬子,说不定还会引发君臣对峙。 这是天子不想看到的,所以,才有了如今的这一出。 很明显,在场这么多人,只有一直冷眼旁观的沈翼,看出了这一点。 所以,他一开口,就直中要害,把话题引向了天子想要的方向,这也是最快的,平息天子‘怒火’的方式。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方法。 就是刚刚沈翼说的…… 倘若于谦此刻在京,他一定会更有独到的见解! 诚然,作为兵部尚书,于谦在兵事边务上熟稔的很,但是,朝廷也不是缺了于谦就不转了。 就算他们不在其位,对于边务没有那么清楚,可在场这么多人文臣武将都有,甚至王翱也曾在边境提督军务,他们加一块,总不至于没有一个于谦考虑的周到。 所以,具体的对策实务上,他们自认是不会输给于谦的,但是唯独有一点,是于谦能做得到,而他们做不到的。 那就是,于谦这个人的轴劲儿! 天子的这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