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49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49节(2 / 5)

向,也隐隐有所察觉,他本来还在奇怪,内阁当中的闲谈,怎么会传的这么快,现在想来,既然这个局是王翺组的,那么散布消息出去的,自然也是他。 那次‘闲谈’,王翺说了两件事,其一是就之前御前奏对进行‘解释’,其二是表达了对年富等人的赞赏。 当时俞士悦一直在奇怪,王翺为什么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现在看来,他的举动并非是没有意义,只不过,目标不在他身上而已。 凭他的那几句‘解释’,不可能化的开俞士悦对他的不满,也更不要谈于谦知道以后,会‘谅解’他,事实上,王翺的所作所为,也根本不是想要缓和关系。 相反的,他恰恰是要将此事宣扬开来,他要让朝野上下都知道,于谦入狱时,他曾经劝谏过皇帝,要趁此机会整肃兵部,打压于谦,如此一来,王翺和于谦,便算是结下了仇怨。 这种仇怨,放在平时,当然是坏处,但是,放在如今,却正好能够帮助王翺上位。 既然如今天子决定将于谦调出京师,那么也就意味着,短时间内,不会再刻意打压兵部,如此一来,这个新任的兵部尚书,就必须要能够替天子完成这件事。 所以说,继任之人,势必是一个和于谦敌对之人,不仅如此,这个人还必须有足够的威望声势,否则的话,必然没有办法压得住兵部剩下的人,毕竟,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和于谦有关系,自然会同仇敌忾。 如此一来,可选的范围就小的多了。 当然,天子也可以选一个相对中庸平和的大臣接掌兵部,如此一来,倒是会让底下的官员更容易接受,但是,这么做的话,整肃兵部要花的时间,会长的多。 因此,在王翺已经造出这样声势的情况下,他能够继任的可能性至少是七成以上。 而这最后的三成,则是朝臣的态度,说白了,兵部尚书出缺,势必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关注和争夺。 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说于谦和俞士悦这些人,不惜一切代价,要阻拦他上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之所以这是最后的三成,原因就在于,这既是王翺要考虑的,也是天子要考虑的。 换句话说,前头所做的这些努力,目的是让王翺成为天子心中的人选,只要这个目标达到,那么剩下的困难虽多,可有天子在,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奏对,刚刚天子这句话,问的既是俞士悦,也是于谦。 这种时候,如果俞士悦否了,那么,天子势必要再三考量一下,是否要用王翺,但是代价可能就是,俞士悦自己在天子心中,会留下不识大体的印象,连带着于谦,也会受到影响。 而俞士悦最终自己‘举荐’了王翺,实际上,也就是在此事上做了表态,无论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至少明面上,他不可能再阻拦王翺继任,甚至于,待得消息传到朝堂上,有俞士悦今日的表态在,之后王翺到了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