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武兴本就出身军伍,战阵的经验丰富,由他出战把握会更大些。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武兴的资历,军功实际上都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说,他此战能够大胜的话,便有可能借此获取爵位。 武兴本身属于定国公府一脉,如今定国公府想要推武兴上位,其实也是在释放善意,所以,这才是朱祁钰为难的地方。 在此之前,朝中的勋贵,一向以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为首,军府当中,也大半被他们把持。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那么朱祁钰势必要扶植自己的力量,范广和杨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朝中勋贵众多,仅凭他们两个的力量还是太弱。 如此一来,定国公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老牌的公府,就算平时再低调,可底蕴总是有的,和新晋的这些勋贵相比,定国公府的优势就在于,如果朱祁钰想要替换掉原本军府当中其他两大公府,尤其是英国公府的人的话,定国公府有很多现成的,这些人或许不够出众,但总是勉强可用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定国公府一脉,在宣德,正统两朝都不受重用,所以,提拔他们不用担心立场问题。 只不过,这一脉的缺点,就是太过安逸,没有太多的进取之心,而且,能推出来的人,才能也的确就只能说是够用而已。 严格意义上来说,之前的丰城侯,如今的丰国公李贤,也算是定国公府的人,这一点,在他身上就体现的很明显。 朱祁钰曾经想过,让李贤来作为勋贵的顶梁柱,可惜的是,他的才能魄力的确有限,虽然能起一些用,可要指着他扛事儿,却不大可能。 所以到了现在,这位丰国公,也就变成了替朝廷出席各种祭祀仪典的吉祥物了。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在于,定国公府是抱着旧有的勋贵观念的! 要知道,军中的人才并不少,能打能战的也有,只不过,这些人都并非是勋贵出身,所以,在军府当中,很难占据高位。 朱祁钰虽然想提拔这些人,可是,一则,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很多事情上,惯例都是用勋贵,贸然打破这些规矩,会引起勋贵的反弹和不满。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作为皇帝,朱祁钰不可能亲自去考察这些中低阶的军官,所以,到底该用谁,不该用谁,也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可是,这次定国公府伸出的橄榄枝,却是一个新的希望,武兴和张輗不同,虽然二人都没有爵位,可张輗毕竟算是勋贵世家出身,但是武兴却是实打实的一步步从低阶军官走上来的人。 按照朝廷惯例,率军出征的正印官,基本上都应该以有爵位的勋贵担任,最次也应该是勋贵出身的将门子弟,没有爵位的军官,即便才能出众,也只能充作副将。 之所以有这个惯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勋贵出身的武将更好控制,即便出征,家眷人脉,也都在京城,可如果是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