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剿匪,本是利民之事,可当此之时,大军靡耗,却无疑会让百姓生计雪上加霜。” “陛下向来体恤百姓,臣恳请陛下,能体念小民不易,休战止戈,与万民休息,如此,方是天下之幸,社稷之福。” 看的出来,王竑也知道,自己刚刚所说的话不妥,所以,后面的话已经在收着说了。 但是,他这个脾气,一时之间却是难改,说着说着,到了最后几句,就又成了那股指责皇帝的口气了。 “放肆!” 不出意外的,即便是以天子一贯的好脾气,也被气得不轻,重重的一拍桌子,天子的脸色铁青,却没有继续开口,一副被气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见此状况,一旁的众大臣见势不妙,连忙开口道。 “陛下息怒!”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却没有人给王竑说情,甚至于,除了这句话,也没有其他劝慰皇帝的话。 不得不说,这在朝中属于十分罕见的状况。 所以说,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在朝时间的重要性了。 王竑如今,虽然说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而且,机缘巧合的代掌都察院,但是,他毕竟资历太浅了。 要知道,土木之役时,王竑还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给事中而已,像他这样品级的官员,在朝中少说也有上百人。 所以,他所能够结交到的大臣,自然也差不多都是和他同级别的官员,稍微高一点的,即便是六部的一个普通侍郎,也不是他能够随便攀交情的。 但是,随着王竑在左顺门朝会上的那惊天一拳,直接把王振党羽马顺当场打死,使得他在科道和士林当中,名声大振。 后来,虽然受了责罚被贬去前线巡边,可也正因于此,让他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瓦剌一战结束后,王竑不仅得蒙恩赦,被调回了京师,更因战功,被数次擢升,一路走到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上。 虽然升的很快,但是,却毫无根基可言。 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基本上没有跟他交情深的,甚至于,因为他的脾气性格太过鲁莽冲动,导致许多大臣,刻意的和他保持着距离。 说白了,到了三品以上的地步,已经不是那种刚进官场的热血愣头青了,他们固然敬佩王竑的气节和勇气,但是,更多的却是利益上的抉择。 窜的太快,是要遭人嫉恨的! 王竑现在,便是如此,老大人们能做的,最多就是不针对他罢了,至于替他说话…… 您算哪位啊? 说不准,对于现在殿中的这些大臣们来说,王竑被天子狠狠责罚一顿,最好是贬出京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别忘了,陈镒已经好几次请求乞骸骨了,如果说他要是真的走了,那左都御史这个位置,可就空出来了。 这个时候,王竑自己要找死,谁会管他…… 殿中一片寂静,只剩下天子凛然的目光,像是针扎一样,让人心中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