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听授课的苏联教授提起过她在校期间的努力和优秀。
但另一个青年人,朱强对于这个比自己和崔胜平都要小的小组长就有点心气不平了,不过是比他们早工作一年,还是个女的,怎么就是她做小组长了?这个叫廖杉的人能胜任吗?
“没想到情况居然变得这么严重了。”廖杉蹙眉。
她转向另一边坐着的朱强,“听说你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发动机燃油泵的柱塞零件?”
提起这个,朱强忍不住有些骄傲,“是的,我一边学习这个零件的锻造技术和工艺过程,了解柱塞零件在油泵中的作用、使用材料、性能、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工夹模具等一系列生产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一边到生产线上考察研究,为什么要在160吨的磨擦压力机上加工?要几套模具?零件加热到什么温度锻压状况最佳等等……”
廖杉不是看不出对方目光隐隐的不服气,但在足够强的能力下,年龄和性别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到了发动机厂,钟长远像第一次见到廖杉时那般从车间厂房里冲出来,只是这次他脸上表情洋溢着激动和兴奋。
“有效果!廖工,成了——”
钟长远甚至一开始都没注意到廖杉身边站着的两个生面孔青年人,只顾着激动的和她分享着喜悦,“你设计的全气膜冷却火焰筒真的有用!发动机的推力增加了,油耗还降下来了……”
朱强险些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谁设计的?
钟长远带头引领着他们去厂房里看改良了不知道是第多少版的发动机,发动机厂的其他工程师看到廖杉也迅速围住她,七嘴八舌的说着,“廖工,你快来看看,现在不管怎么烧,压气机的叶片都不会裂了,高温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继续调试,试着将全气膜冷却火箭筒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你看这样子行不行……”
朱强看着被众多工程师们簇拥的年轻女同志,恍恍惚惚,她还真有些本事啊?
钟长远这会儿才注意到这两个新人,疑惑的问,“你们是?”
“我叫崔胜平,飞机厂研究所新来的工程师,廖学姐是我们的小组长。”崔胜平赶紧说道。
朱强也连忙自我介绍,“我也一样,我叫朱强。”
“哦哦,那你们跟着廖工好好干。”钟长远像过来人一样好言相劝,“廖工是有真本事的人,你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过去一年发动机又是缺资料、又是缺材料,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又因为技术壁垒只能用40个小时,廖工帮着我们都解决了,她可一点不比那些苏联专家差。”
“理论上可行,试试吧。”廖杉刚肯定了发动机厂一个工程师的改进意见,就听到了钟长远在夸她,连忙摆手,“可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提了几个建议,还是大家伙儿一块完善、车间工人们帮着落地做出来,经过那么多次试验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