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的决断下得很快:“若是七郎认定了这条路,那么作为?他的家人,我们会全力支持他。”
他环视众人一眼。
两个弟弟一个眼中满是释然和欣慰,一个眼里写满了野心。
而几个侄子,神态里都是跃跃欲试,即使沉稳如三郎,也只是表面镇定,可从?他握紧的拳头,稍显急促的呼吸就能看出他心里的激动。
看来大家都对七郎的实力有信心。
“从?今天起,我们要?举全族之力支持七郎。”大老爷缓缓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商议一下,接下来该干些什?么。”
这一夜,谢家府宅的灯火燃了通宵。
第73章
辰时, 上午七点多钟,平阳县县衙内,众人聚在一起, 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前面?做了哪些,后面?准备怎么做, 一个个地向谢亦云汇报。
俞县丞:“从正月初一开始, 截止到前天, 新?进入平阳县落户的共有四千三百二十七人, 按照县太爷的要求, 每个人都做了详细的登记,给他们办好?了身?份证。有部分已经安排到各村, 给他们分了土地, 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开垦和施肥, 开春就可以种上庄稼。还有些分配去修路, 打扫街道等?等?。”
还选了一些到军队里?,因为在场的有不知道军队内情的人, 所以俞县丞没说这个。
谢亦云点头, 亲切地道:“做得很好?, 俞县丞办事我一向都是放心的, 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干,有什么困难和我说。”
俞县丞可真是个能干的人, 她的第一大得力助手。
有了俞县丞,县里?一些具体的事务,她都不需要操心, 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对平阳县的宏观规划、将来的长远发展、军队的建设、新?技术的研发等?等?这些上面?来。
俞县丞不是第一次听谢亦云说诸如此类贴心、信任的话,但不管听了多少?次, 每一次听到他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谢县太爷信重。”他向?谢亦云施一礼,“现在的事我都可以解决,没有太大的困难。”
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能用的人太少?了,特?别是识字的、精通管理的人才更是稀缺,平阳县的摊子铺得太大,统计记录、撰写公文、宣讲政策等?等?,各处都需要这些人才。
学堂、工厂、县衙到处都找他要人,可是平阳县以前本就贫困,没有几家供得起读书人,至于新?近进入县城的流民,基本上都是农夫,更加不能指望里?面?有多少?读过书、管过大事的,他到哪里?凭空变出那么人才呢?
但这困难县太爷一时也?不能解决,得等?学堂建起来,至少?一年之后,人才紧缺的问题才能逐渐缓解。
所以他没说出这事来让县太爷忧心,只想着自己先尽力多承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