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估计都没人比他更清楚。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小家伙自己的画风的问题,他的画总是很吸引一些‘问题’儿童。 这个问题是带引号的,并不是说这些孩子在品德上就有什么问题,而是说这些孩子本身自带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就像之前的白轩,还有老莱昂菲尔的小孙子阿尔·莱昂菲尔。 而且这样的吸引并不是负面的。 这让最先带着那块小画牌随着祖父一起去到咨询中心复诊的阿尔·莱昂菲尔一下子便成为了整个咨询中心里最受大家瞩目的崽。 其实此时不仅是国内,连带着国外也是差不多的状况。甚至越是大家族,反而思想越是保守。 一些思想守旧的大家族式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发现心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时,哪怕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只需要及早到咨询中心咨询并进行干预,他们也依旧把这视作是家族的丑闻。 甚至因此会把这样的孩子禁锢在家中,来减少对方在外界的存在感。 他们把这看做是自己的污点,以及对手从舆论上攻讦自己的把柄。 虽然这样的孩子在所有有孩子的家庭中本身就占比较少,但在人口基数下,任何在常人看来小众的存在,都是有概率发生的。 光钟林这些年听国内外的八卦,就听到过两例。 当然这两例里,并不包含m国那些愿意带自己的孩子去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的家长们。 就比如老莱昂菲尔,再比如被那所被誉为m国顶尖儿童咨询中心所聚集起来的,身处家长交流区中,另外两位自身家族实力和莱昂菲尔家齐名的家长。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当你为一件事情投注的心血比较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这件事也就在你心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 这还只是一件事情,而对于那些带着孩子去咨询中心咨询的家长来说,他们对自己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又哪里能是用一句两句话来形容的。 每日每夜的操心,午夜梦回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噩梦突然惊醒,然后便是一夜的辗转反侧。 他们要担心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不是也就这样了,会担心当自己年老离去后,还会不会有人像他们这样爱他们的孩子。 如果以后他们不能好转,然后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有儿有女,是不是等到他们当父母的去了,他们的孩子的未来的人生中就只剩下了孤寂。 因为再也没有人会像作为父母的他们一样,不在意没有回应,会一遍又一遍的和他们对话,会在意他们的喜怒,在意他们的每一个可能代表了好转的小举动。 哪怕有医生的话在先,但进展缓慢之下,他们有时候也会恍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在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一个需求,一个代表着他们可能在好转的需求。 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一件事。 所以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