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蔡氏古民居的石头砖头和木头

蔡氏古民居的石头砖头和木头(1 / 5)

开篇:

大清同治年间,菲律宾华侨蔡启昌、蔡资深父子经过多年经营,积累了无数钱财。但身为成功商人的蔡资深,满脑子儒家思想,认为“久远之业,商不如农”把种田吃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就想把资金转移家乡,购田置业。

乙丑年,蔡启昌回到家乡官桥漳里村,相中了村边一片叫“漳州寮”的风水宝地,他让儿子将大量资产转入国内,开始斥资买地,大兴土木,拉开了蔡氏民居古厝群的建设序幕。并先后建成了启昌厝、攸楫厝等房屋。

随后,蔡资深再接再历,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一栋栋古厝拨地而起,连结成蔚然壮观的民居群落!并且,他还在周围广购荒地,组织兄弟子侄大力垦殖,逐步形成以村落为中心的垦殖区,让蔡氏子子孙孙,有房可住,有地可耕。

至于田地,那是世代永存的,今天我们在此,要说的是蔡氏古民居的建筑材料。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承建民居的许多装修材料,都是从菲律宾海运过来的。但是,民居的主要建材:石头、砖头、木头,自然都是就地取材、现场加工的,这些,都值得我们粗略一说。

1。石头

在泉州,石头遍布晋江两岸。因此,石头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用材。

路上踩的是石头,埕里铺的是石头,墙上彻的是石头蔡氏古民居也无一例外。从路间行走的走道,到居前平整的石埕,再到居中方正的深井,以及台阶、门坎,大门、小门、窗户,石柱、石珠、石栏杆,石椅、石桌、石磨盘及墙体自地面往上三分之一的位置,都是用石头磊彻而成的,容得不得半点虚假。

用石头做建筑底层材料,既坚实又防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基业。建筑工人和乡民们,通常会根据材料大小和质地不同,进行建筑组合。

乡间小路,用的多半是碎石或鹅卵石铺就的;石埕深井,用的却是打磨得十分平整的,尺多宽丈多长的条石,一条一条铺砌而成的,并且横多竖少地分成一个个大方格。而台阶级石,深井围石,则是由更大更长甚至更粗壮的巨型石条,打磨堆砌而成的。房中深井边上,为了防雨防潮,采用的都是石柱,但此处的石柱并不粗大,它们在深井边呈方形地站立着。柱珠的作用基本上是用来拱起木柱的,以防止地面潮湿木头腐朽。它们或大或小,大的有一抱多围的,小的也有三掌余的围的。除了正面墙体用数尺高七八尺长的大石板立彻而成之外,其余三面的外墙体,则是用条石堆彻而成。

一块一块,一层一层,都是用花岗岩石精工细作,打磨而成。故此,这40年所花费的大小工夫,决不是一代匠人所能完成的。

把石头磨平似乎是一件相对简单的工艺,而雕花刻柳,甚至用石头雕刻立体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却有更加精深的一道工艺了。有些高超的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