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名闻天下泉州桥

名闻天下泉州桥(2 / 4)

426-1435年)间;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597年);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

民国二十一年,入闽的蔡廷锴将军以蔡襄后裔自居,执意改建洛阳桥。当时福厦公路从此桥经过,为了让汽车能够顺利通行,蔡廷锴让人用钢筋水泥将桥面增高2米、拓宽至7米,此次修改工程于一年之后竣工。改建后的石桥,除江中桥墩、桥上4尊石将军和桥边数座残塔之外,已经失去了洛阳桥的原貌。蔡廷锴将军此举,无疑给这座千年古石桥,抹上一把近代史的黑灰!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阻止日军进攻,洛阳桥被迫炸断,两岸居民只能以绳索木板连起勉强过桥。直到1993年3月,国家才拨出600万巨款重修洛阳桥。到1996年10月,彻底恢复了洛阳桥的古时旧貌。

虽然经历多次浩劫,洛阳桥依旧还是洛阳桥。据载,北宋时期洛阳桥建成后,全长为3600尺,宽15尺。1961年5月,洛阳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洛阳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重修完成之后,洛阳桥的桥长为742。29米、宽4。5米、高7。3米。也就是现在所看到的全新的洛阳桥了。

然而,当我们走过此桥的时候,虽然依旧会想起北宋往来的故事,但是,脚下的石板,除了那海蛎连结而成的基底石墩,剩下的只有共和国坚强的复兴之路!

那一天,我顺着重新修筑过的老桥新石,来回走上了一圈,心生感慨,随机拍摄了一些照片。下午二点多钟时,桥上不断走来一些讨海渔民,那三三两两绑着头巾走上石桥的惠安女,挑着箩筐走下滩涂,向停靠在水边的小船走去。望着滩涂上的脚印,我目送她们的身影向大海深处划去,慢慢的,等待晚潮的归来

千秋万寿安平桥

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横架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至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这也是一座跨海式的石桥!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故此桥得名“安平桥”安平桥全长2255米,约五华里长,故俗称“五里桥”赶在一个好天气里,我去了一趟南安水头镇,回来的时候,正巧路过安平桥。因此,乐得“顺手牵羊”提着相机便往上走去。

安平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历经十四年方大功告成。和洛阳桥一样,它也是采用闽南花岗岩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近海水处种蛎,形成“种蛎固基法”其桥宽为3-3。8米,共有361个孔墩。由5-8条大石板铺架而成,硕大的石条长约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的石条重达25吨。

安平桥的倡建者黄护原是一方富商,靠经营海外贸易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