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平桥都是民间筹资所建,但其功勋者,一个是政府高级官员,一个是民间巨商富贾。他们所做的壮举,都是造福万民万世的大事,这种精神,不管在封建时期,还是今天,都是光照千秋的义举。同样一个话题:古代民间集资修桥造路,与今天某些败坏的商业道德比起来,洛阳桥与安平桥的存留,依然可以做为历史永恒的标杆。
而就其构造而言,洛阳桥和安平桥的架构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跨海大桥,都是采用闽南花岗岩石横直交错叠砌,都是采用“种蛎固基法”生物学建筑。其桥墩在激流处采用船型桥墩,以便于排水泄洪,减少流冲力,也都是一样的。可见这两座兄弟之桥,同在一个地区同唱一首歌。只是弟弟比哥哥身长很多也坚固很多,但哥哥却比弟弟宽了一些胖了一些。
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洛阳桥一生多灾多难,多次重修,而安平桥却保存较好。虽说两座石桥一起携手走了近千年,但是,洛阳桥的故事最终只留下一个桥墩;而安平桥的历史,却是风采依旧,保持当年。
不管怎么说,兄弟永远是兄弟,或许你在海的这头,或许我在海的那头,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石头故乡的情,永远相连,永远是这片土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