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门拐进去,要么直接从小孩子身上跨过去。一个大古厝也就这么一个大门,所以想要在那睡觉,得先去占着,否则别人占睡了,你就没得躺了。母亲当时极不喜欢我躺在那睡觉,第一是她觉得那石板太冷,对小孩子的身体不好;第二是她觉得人躺在下面,让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从他身上跨过去,将来肯定是没有出息的。所以只有当母亲没看见的时候,我才会跑到那偷偷地躺一会儿,那石条真的是好冰好冰,不小心一会儿就睡着了。
大门的两边都是精美的石雕,有花岗岩的白石雕,还有青石的石雕。上面雕刻着很多漂亮的人物山水、风景鸟兽,但这些人物和雕刻大部分都在破四旧的时候,让激进的红卫兵给敲掉了,成了没有头或脚的雕刻,相当可惜。我在水车里是这样描述:“我们家主厝的后边,又有一道后厝,我记不得有多少房子了,反正和主大厝一样宽。主大厝的两边,又是各加两条护厝,长度和主厝加上后厝一样长,房门都是向着主大厝开的!所以,我们家的这古大厝,又叫“三落四条护”算是很大很有名的院落了。大门两边前檐下,各有一只青石狮了,后来被人盗走了,现在留下的,是后来修房子重新雕刻的。大门的两侧还有两幅青石人物风景浮雕,文革的时候破四旧,所有上面的人头都被敲掉,不知道扔到那去了,真是可惜,以至于我们这些晚出生的人,都不能看得到!”
大门两边的正墙体,都是红砖细彻而成的。上面的房檐下,还画了不少风景人物,花卉虫鸟。我拍摄了几图,发现这百多年的水墨画,在外面风吹雨打,竟然还能保持到现在,足见当时的传统工艺相当了得。这古厝的建筑,一般是砖木石结构,内墙则有些用芦苇加泥做成,然后在外面再糊上白灰,所以常常会遭受白蚁侵蚀。大厅的两根大木柱的下方,到处都是白蚁糟蹋留下的沟槽。因此小的时候也经常会有防蚁的人到这儿,东弄一下,西弄一下,但真正是不是有下点药防治,那就不可知了。
我们家的古大厝还有一个当地的古建筑工艺,就是三合土砌成的墙。这种工艺是用沙,土,和贝壳灰,再加上黑糖水按比例调出来的粘合物。然后放在木头框架里,一层一层交叉地夯起起来的,当这三合土风干之后,坚实牢固,不怕风吹雨淋。所以这些三合土夯成的房屋,百多年来一直站立在那。我在小的时候,会经常到那些墙角下去拨青苔。有关于这种夯墙法,我也问过父亲,他说这种做法太牢固了,比现在的钢筋水泥还好。
其实在水车里,我所描写的这些古厝构造,就是我们家现在的老古厝。我们家祖上是靠白手起家过日子的,后来积攒了一点钱财,才盖起了这栋大房子。水车里是这样的写“据说先祖原在晋江上游西溪的对面居住,后来两夫妻移到了这里,凭着一把锄头,一挑笄箕,开创下了这个基业,而且后来又娶了一房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