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修桥造路古今说

修桥造路古今说(1 / 3)

偶有一日,和数友人外去交游,车过一条泥泞马路,问司机,这样的路怎么不修缮呢?司机也说不清楚,只是随口说一句:“可能是政府没钱吧!”于是我说,这路的两边,不都是企业吗?企业也可以修啊!司机回答:“私人各顾各的,谁去管谁啊”我终于无言,和友人们在车上闷坐许久,心里有些感慨,却只能一任车在泥泞的道路中颠簸。少倾,觉得无聊至极,又和友人说起古代有钱人修桥造路的往事!

按理,当今社会应该如梁漱溟所说的:“我相信世界是一天比一天往好里去的!”可是,有些事情却偏偏不尽然。比如政府有时也没钱修路,那么很多的工程就如半拉子工程。于是,走到哪里,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半拉子工程给搁浅着。而古代呢?当然也会有没钱的时候,却不一定是这样的!我们所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就有三座桥是民间集资兴建的。

最老的属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如此巨大的桥梁工程,一石一木,都是靠民间集资修建的,这才是这座桥梁的伟大之处呢!

再如我们家乡泉州的洛阳桥,是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由卢锡(蔡襄的舅舅)等人带头筹建的,至嘉祐四年(公元1060年)完工,前后花费六年多的时间,耗资1400万钱,这些钱都是由卢锡等人募捐集资而来的,没有动用国库分文。

而座落于广东潮州的广济桥,由于经历了唐、宋、元代的一次又一次兴废,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由时任潮州知府的王源集资修建,将木构桥改为石桥构建,其耗银量可想而知,肯定是巨大无比的。

而只有卢沟桥原建于金朝,而废于清初,由清政府集资重新修建而成的!由此,现在的卢沟桥,是三百多年前清朝政府所承建的,属于国建而非民间筹建!

在中国的四大名桥中,就有三座名桥是民间集资兴建的。而另外据我所知,福建泉州的另一座古代名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两地,全长五华里,故称“五里桥”工程历时近十年,是由当地人商人黄护捐资三万缗(min)钱倡建的。可见古人在儒、道、释的思想影响下,境界是非常高尚的。

说完古人造桥,再说一下今人修路,那可是一件让人闹心的事儿。改革开放后的这些日子里,因为百废待兴,政府也有没钱的时候。因此,也曾利用民间集资的方式,修建过不少公路大桥。但是,政府给予这些民间商人富贾的回报却是,收取过路费。于是,这种所谓的民间集资,慢慢转变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意投资了。

然而,有些路桥收完成本之后,如果能够回归社会,固然也是一件好事;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