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戴高山文集> 这些悲凉的文事

这些悲凉的文事(2 / 3)

在中国,此类出书方式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因此,偌是你的作品能和名家收到一个集子里,你概是十分高兴的,说明你的水平已经初具名家水平。但是,让人觉得吊诡的是,一旦你一毛不拔,那么你的身价就会一落千丈,你竟然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倘若他们礼貌地叫你一声“老师”定然和淘宝网叫“亲”如出一辙。

这就是中国文化现象,中国文人现象,科举至今的现象。为了不做连自己都瞧不起,不能上榜的“老师”你得努力创作或者努力挣钱,要么用实力成名,要么用金钱成名。

3。

后来,有一个叫“创作联盟”的朋友加我,本人不明就理。于是,他问:“你有写好的作品吗?你想发表在哪?什么时候发表?”这真是让人激动鼓舞的事!但是后来你也知道,他们告诉你,这是要付酬才能发稿的组织。

于是,我的心,从里到外,都凉透了。

很简单,有这样的组织让你付酬发稿,他们的手上就有一些编辑网在合作。这当然和旧时的科举舞弊如出一辙。在一些小型刊物上随便做一些手脚,似乎不大会影响这怏怏大国的文化,但倘若在大型刊物上也是如此,那么中国的文化,最终也就流落于钱文化了。

有时我觉得对于一个编辑而言,应该不会穷到此等地步吧?这本身和文人的骨节有关。听说古时候有个叫子罕的人是不受玉的,并对赠玉的人说:“你视玉为宝,俺视不贪为宝!”

当然,从古至今,似子罕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同样是国王,秦始皇却贪得无厌。他不但掠城夺地,到处寻宝,还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最终反让世人笑话。不过秦始皇先生概是因为贪心,才能统一中国,做上始皇帝。

纵观中国历史,那些不贪心的人自然做不了皇帝,做了皇帝的人如果只识书画木工,概也是要误国的。

所以某些编辑敢受此一玉,也只能证明其雄心霸气,似乎自古以来无可厚非。

因此我想,这世界只要有玉存在,就会有送玉的、受玉的和夺玉的人。一块玉玺成为历代帝王的传国之宝,曾经风烟多少尸骨,这不算什么。玉是宝是财,是权利是钱力,所以有人要为它牺牲。

而似子罕这样的人,活在当今世上,也是傻瓜一个。

4。

没出书的时候,心里很痒,想出书;出了书之后,没有多少人赏识你,卖不出去!

不是作家的时候,很想加入作协;加入作协之后,很怕人家说你是作者家!

为什么?

因为在一般人眼里,作家是很有钱的,随便一篇文章,就是几千上万,你跟人说几十块甚至没钱,甚至连样刊也不寄;甚至文章发表了你都不知道,甚至发表文章都要自己出钱,就像旧制度买官一样“买章”这些,鬼才会信!

中国的二三流文人,确实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