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还是送给别人吧!’”所以,虽然d君的大姐姐对丈夫爱出书的行为有点微辞,但也并没有不让d君的大姐夫出书。只是她认为,一本书的价值,在一些人眼中,还不如一条能吃的鱼。
于是,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是持着不太赞成或者不置可否的意见。总之,多数人认为一本书的价值,并不比一条能吃的鱼让人喜欢。因为他们也都知道,d君并不是一位有名声的作家,至少现在不是。所以花钱出书,就是花钱买名声。这样的话,一本书的价值事实上就不存在意义了。还不如用那点钱去买一份社保,到时老有所依,还要靠什么老了那一点稿费呢?因此,在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一本书的价值,也就如同一份社会保险一样!
d君的小姐夫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也教过几年书,后来扔了铁饭碗出去做生意。钱虽然不是赚得花不完,但至少不会比教书匠差。于是他告诫d君说:“有钱才有用。在当今社会里,金钱是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标准!如果你想做点你愿意做的事情,出一本书,那么,我也不反对!但是你绝对不能傻到想依靠那本书过日子!没钱,有什么名声?没钱你就是什么家也没用!”他还例证说,某某企业家能做上人大代表,是因为他捐了几百万元。
这话不假,d君当然理解。可是,对于书和钱之间的名誉等价,d君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不错,没钱当然没有地位,也谈不上什么名声。但是,在行行业业之间,也会有个等价的现状!比如,在一个镇上,有几位排前十名的企业家,这是他们的财富名气。同样在这个镇上,也有几位排前十名的作家,这也是他们的才学名气。我个人觉得这种价值是对等的!”d君知道自己在财富方面,是个穷人;但在才气上,他却很富足。
但在d君小姐夫眼里,作家和企业家是不可能对等的。特别是在金钱价值观的社会里,它更不存在着对等关系。虽然d君自己也很明白,在这个社会里,大部分人只对企业家感兴趣,对作家并不感兴趣。同时d君也知道,他并不是由此认为企业家不如作家清高。虽然在他个人的心里也存在着这种天平的倾斜,但他是文人,他喜欢写作,他想出一本书。所以,在他的眼里,他一直想要这方面的对等。尽管在这个社会中,一本书的价值不等于一个企业的价值,一个作家的价值不等于一个企业家的价值。但是,他也曾经想成为一个企业家,但他却不能!既然他经过不断的努力,发现自己只能成为一个作家,而且目前只能是一个小小的作家。但在这个社会里,他的名气永远不会比一个小小企业家更有价值。
d君在很多企业上过班,所以他当然知道,就算再小的企业,它们都能养活好多工人并为自己创造出很高的经济价值。就这点,d君也是非常欣赏企业家的。十个企业家在镇上是众人皆知的;但十个作家在镇上,却不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