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4 / 4)

回答的人是科拉姆,但他缺乏莫琳的幽默感。“大约在三十年前,爱尔兰面临大饥荒,人们一年又一年地挨饿。没有食物,他们吃草充饥,最后连草也吃光了。这是一种可怕的事情,好可怕!死了好多人,没有办法帮助他们。幸存下来的人获得某些教区的神父承诺免于往后饥饿的特免令,奥哈拉家隶属于这种教区,他们不需斋戒,但不能吃丢弃的肉。”他瞪着碗里肥嫩的汁液。

莫琳捕捉到斯佳丽的眼光,将手指放在唇上暗示别出声,然后比画着汤匙,催促斯佳丽快吃。

过了良久,科拉姆拿起他的汤匙。他低头吃着多汁的牡蛎,含混地道声谢。吃完后离座去帕特里夏家,他跟斯蒂芬合住一间卧室。

斯佳丽好奇地看着莫琳。“闹饥荒时你在那里吗?”她谨慎地问道。

莫琳点头。“我在那里。我父亲开酒馆,所以我们吃的还算可以。

人们总是拿钱买醉,而我们就有钱来买面包、牛奶。情况最糟的是贫穷的农民。啊!太惨了。”她双手抱胸颤抖着,泪水盈眶,哽咽地说着:“他们只有马铃薯充饥,你知道的那是什么滋味。他们种的谷物,养的奶牛,挤的牛奶、奶油卖得的钱刚好够付地租,他们自己则留一点奶油和脱脂牛奶,也许留几只鸡,星期天偶尔有蛋吃。但是大部分时间吃的是马铃薯,只有马铃薯,他们倒也能满足。然而马铃薯一旦在地下腐烂,就什么也没了。”她沉默下来,双臂抱胸前后摇晃。想到伤心处,颤抖的唇慢慢变成蠕动的唇圈,最后发出尖利刺耳的声音,嚎陶痛哭。

斯佳丽跳起来,搂住莫琳起伏的肩。

莫琳靠在斯佳丽胸前啜泣。“你想象不出没食物可吃是什么样的情景。”

斯佳丽凝视着炉内渐熄的煤炭。“我了解那种滋味,”她说。她紧紧搂着莫琳,娓娓道出她从烽火连天的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时,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她叙述到荒芜的田地,长时期濒临饿死边缘的饥荒时,眼里没有泪水,也不带哭音。但是当她说到回塔拉发现母亲已死,父亲神智失常时,眼泪就禁不住如决堤之水奔涌而出。

现在轮到莫琳拥抱泣不成声的斯佳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