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赫这是在提醒他们,不要轻易的点头答应。
其他朝臣都是人精,又岂会听不出,一个个全都缄默不语。
见状。
扶苏心中颇为恼怒。
他就差一点就让李斯点头了。
一旦李斯点了头,后面很多事就好办了。
但现在都被杜赫破坏掉了。
他虽然心中气极,但也只能忍着。
扶苏深吸口气,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欲速则不达,或者就是好事多磨。
他前面之所以先说‘入学’,同样是听从了嵇恒的建议,因为之前李斯就说过‘国家之学不能立足’,因而可借此作为延展,也算是投了李斯所好,而且焚书之事是李斯提出的,所以相较于其他朝臣,李斯是更希望得到扶苏认可的。
李斯为大秦丞相,在朝中权柄极重。
一旦李斯点头,就算其他臣子有意见,也并不敢真的反驳,如果当面反驳,无疑也是在否定了陛下跟李斯的决断,这其实算是取了一种巧。
只是随着杜赫的开口,他营造的一切都破灭了。
不过扶苏倒也并不急躁。
一计不成,那就再生一计,只是多费些口舌罢了。
眼下通过延伸李斯的观点,已经算是得到了李斯的认可,至少李斯不会当面反对,这也算是另类拉拢到了李斯,而这便是嵇恒给的另一个办法,先团结一部分,避免自己陷入孤军作战,如此才有余力去跟另外的朝臣辩争。
何况他的台子已经搭好了。
扶苏拱手道:“少府所言极是,此法只能解部分功赏之愁,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士卒之忧,而且也并非所有士卒都愿去这么择换,毕竟有的士卒并未成家,有的家中子弟早已过了年限,让他们继续苦等无疑是不现实的。”
“对此扶苏同样也考虑了。”
“而且办法之前其实也已经提到了。”
闻言。
众人目光微惊。
李斯在沉思了一下后,眼中露出一抹了然之色。
他已大概想到了。
而其他老臣在沉吟片刻后,也是露出明悟之色,只是眉头不禁皱紧了。
见状。
扶苏也清楚。
这些朝臣都想到了。
他笑着道:“正如诸位大臣所想,扶苏给出的第二种办法,便是直接给与这些士卒官职,虽然只是一些微末小吏,但相对而言,也算是一种奖赏。”
“我曾听一人说,人生在世,不过名利二字。”
“田宅为利。”
“功名则两者兼有。”
“不过诸位大臣也尽管放心,关中的官吏数量虽然缺少,但相较于关东缺少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关中毕竟乃大秦核心之地,对官吏的要求择选相较也会严格不少,因而军中大部分士卒最终都会安排到关东,以此来填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