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争的胜利者,难道就要这么长久沉寂?不能得到半点胜利者的荣光?”
“但真如少府之前所言,朝廷的财政终究有限。”
“就算想赏赐也实在无能为力。”
“田宅赏赐不了,钱粮同样无可奈何,但既然实际的赏赐给不了,何以不赏赐一些更厚重的?”
“赏赐士卒们氏!”
“以此来彰显自身荣光。”
“何况他们立的本就是千秋万代之功业。”
“赐氏最为合适。”
在扶苏的解释下,众朝臣已反应过来,但全都脸色齐齐一变。
就连李斯也不由色变。
扶苏的步子迈的太大,也太野了。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都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姓氏分别是指姓和氏。
两者本有分别。
姓为大宗,氏为小宗。
只是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始皇便下令姓、氏合一。
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但这道政令并没有真的落实下去,贵族豪强依旧自行其是,也没有真的按秦律去做,朝廷也没有真去进行约束,而且这道政令本就是旨在打压贵族,也只能打压到贵族。
毕竟底层的民众根本无姓无氏。
又谈何姓氏合一?
秦之前甚至包括秦,姓与氏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人人都可有名,但只有贵族才有氏。
因为氏是用来分别贵贱的,即所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而在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是用来分别婚姻关系的,即‘姓所以别婚姻’。
若是真按扶苏所说执行下去,那关中岂非今后人人都能获得氏?那日后又如何区分贵贱?那岂不意味着天下原有的贵贱体系将崩解?
那何为贵,何又为贱?
姚贾直接反对道:“臣不敢苟同。”
“殿下之意或许是好的,但殿下也应当知晓,商君的有功者显荣,也明确说了,明尊卑、爵秩、等级,而过往姓氏便是最好的明尊卑之法。”
“贱者无氏。”
“就算是当年陛下下令姓氏合一。”
“也并未大肆封赏氏,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合并。”
“而且殿下也当知晓,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后续都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是不变的,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子孙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