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必让人寒心。”
“因而三级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的确是最好的缓冲办法,但你这位父皇,想做的事很多,然想的却太少了。”
“欲速则不达。”
“脱离实际情况盲目推行,不仅起不到缓冲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听到嵇恒的话,嬴斯年跟胡亥都看了过来,一脸惊疑道:“推行三级管理制度有什么问题吗?”
嵇恒点了点头。
“有。”
“而且不小。”
“扶苏想的太少了,他只看到了行省三级制有了推行的机会,却是根本没有看到现在合不合适。”
“现在不合适?”胡亥一脸不解。
在他理解中,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候,朝堂横扫关东,正是万象更新之时,推行行省或州制,能为挤出很多的官吏空缺。
不仅可以让朝堂一部分官员以出将入相的名义去到地方任职,还能将地方不少官吏提拔上来,更能在朝堂上为韩信等人腾出合适的空间。
可谓一举多得。
而且以前不能推行,是因为财政不足,但随着天下安定,扶苏明显会把地方的铸币权,铜矿所有权,全部收到朝廷手中。
这就有了大量的钱财补充。
财政充足。
而且后续随着关东恢复生机,朝堂也能借此获得更多税收,这分明满足了各种推行的条件。
为何嵇恒会一脸忧虑?
胡亥不解。
“你认为内部条件跟外部条件都满足了?”嵇恒似猜到了胡亥的心思,竟直接把胡亥的心里想法直接道出。
胡亥也不否认,点头承认下来。
嵇恒摇了摇头,道:“外部什么条件?天下安稳,朝堂财政充盈,黔首集附?朝堂需要有这样一个缓冲的空间。”
“至于内部,无非是避免之前的开国老臣及关中臣子,跟才大放异彩的关东官吏生出冲突,继而搅乱朝堂。”
“归根到底。”
“就是既想稳定关中出身的官员,又想妥善安置关东的有功之臣,同时将两者之间的正面冲突尽可能的压下跟后延。”
“但扶苏没考虑到一件事。”
“就是关东人口太少了,贸然多出这么多官吏,这给天下的负担太大了,朝堂的确能从天下获得不少钱。”
“然花钱的地方更多。”
“关东人口经过这次的叛乱,人口虽谈不上减半,但也比叛乱之初,少了两三成之多。”
“关东人口本就不如关中。”
“这样下来。”
“关东的官僚体系太过臃肿了,更像是为了找一根剔尖刺,故意去烧了条鱼。”
“再则。”
“扶苏或许并没有想过这么做所需要指支出的成本。”
“大秦的官吏俸禄是有明确划分的,闻于皇帝之耳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