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点点头。
对这个理由也很信服。
韩信这人的确太厉害了,明明出身不太行,打仗却异常生猛,大秦也算是出将领了,但朝野恐无人真敢夸口,敢稳胜韩信。
他的确不太合适。
而后,嵇恒再度落笔,张良却没有再写了,非是不能,而是已明显比不过了。
嵇恒接下来写的是李二郎。
李冰之子。
他能写的只有一个公输让,但公输让虽是公输盘的后人,但跟李二郎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而且越到那些较为细分的人选,关东方面能拿得出手的就越少,非是这些人才能不够,而是没有机会展示,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一定比不过的。
故,在迟疑了一阵后,他也是很利落的停笔了。
但在嵇恒将自己的名册写完后,张良还是将遗漏的几个人选给补齐了,不过那些人名,只怕大秦上下就没几人认识。
不过。
张良也颇为自豪。
自己跟嵇恒的想法,某种程度是很相近的,都是以大秦最为重要的根基出发,再延伸至枝条。
张良跟嵇恒所书的名册,最终都被嬴斯年收下了。
他等会回去时,也会将其送到扶苏的案上,让扶苏来抉择。
不过嬴斯年还是很确信的。
这份名册最终一定会通过,因为理由都十分的充分。
第483章 磨剑斩君泽!
见嬴斯年将这份名册收下,张良看向嵇恒,问道:“这份名册真能通过?我所选的人,很多官职偏低,不少人根本不曾扬名过。”
“相对关中,太过低微了。”
他有些好奇。
为何嵇恒敢把这样一份名册交上去,就不怕引起朝堂太多异议,也不担心关东跟关中势力失衡,继而让他不得不耗费更多心神在其中?
嵇恒笑了笑,毫不在意道:“哪有如何呢?”
“你选的名册问题颇多。”
“我选的同样,像是李二郎等人,一直在巴蜀,虽被列入关中官员一列,其实根本算不得。”
“整个改制府真正算是关中朝堂,并未朝堂认可的人,屈指可数,而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因为他们影响不到!”
“或者是想影响会更困难,这些人绝大多数过去都扎根地方,对关中关东的实地情况了解更多,对于大秦体制的弊端了解也更为深彻。”
“这些人才是干实事的。”
“而非是朝堂上这些,一件小事都能掰扯半天,就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跟权威。”
“跟这些人商议,才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嵇恒摇摇头。
“至于扶苏会不会同意,我相信他会同意的,他也清楚若是安排太多朝臣进入,能不能成事姑且不谈,但坏事的可能性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