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军,再取江南的计划已经完全失败了。光复军的战斗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同样的兵马相拼,蒙古人根本占不到便宜,而且天知道光复军还有什么威力惊人的武器没有使出来。
“江南之地,如哽在喉啊!”沉默了半晌,格日勒苦笑着说道。
“既然吞不下,不如暂且吐出来。”格日勒的话一下子提醒了伯颜,他腾地一下从帅椅上跳起来,大声说道。
“垂相的意思是停战议和。”格日勒试探地问道。
“不错,先稳住战局,积极准备,等陛下北征胜利后,以倾国之兵南下,荡平残宋。”伯颜肯定地回答道。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陛下会答应吗?依着陛下的性格,恐怕很难。”格日勒犹豫着问道。
“是啊!”伯颜摇了摇头,说道“不仅如此,恐怕许汉青也不会同意,几年前大宋之请为大元祖孙之国而不可得,没想到形势发展如此之快。”
“垂相,不管停战议各能不能成功,姑且一试也行。”格日勒思考着说道:“咱们只不过想拖些时间,让光复军的攻势缓一缓,容咱们重新布署计划而已。垂相可以一边派出使者,一边向陛下详细说明现在的情况,然后咱们再造些舆论,属下想在如此局面上,江南想偏安的人的心思肯定又起来了,这样兴许能在他们的内部制造些矛盾,影响他们现在万众一心,一致求战的心态。”
“你说得对,许汉青和光复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可要是江南百姓有了偏安心态,对他们的支持便会减弱,这也由不得他不加考虑,怎么也得费神安定或引导。”伯颜赞同地答道。
“垂相,属下看您手下的幕僚许敬宗就挺合适去当使者,平常的时候看他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而且他的家人都在大都,谅他也不敢有什么别的心思。”格日勒坏笑着说道。
“论谋略、文采,许敬宗都是人中翘楚,况且他的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他们这些儒生一向只歌颂王猛乃一代名相,却不以他为异族的前秦效力为耻,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伯颜点头微笑道,但心头却掠过一丝鄙夷。
格日勒虽然打心里瞧不起这些软骨头,但也知道这样耍嘴皮子的事也只有这些儒生能干“垂相,是否应该把军队向后撤一下,形成一个缓冲地带,光复军如来偷袭,我们也好早发觉,早准备。而且大军压境,也不利于从内部造成残宋的和战纷争。”
“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伯颜赞同道“大军后退,留下小部人马监视,再建些烽火台,及时告警。”
忽必烈从潜邸招士开始,便招揽了一大批所谓的名士大儒,讲论治道,被在战火中处境恶劣的儒生们赞颂为“爱民之誉,好贤之名”而传遍天下,更加夸张的是,为了能让忽必烈以儒学安天下、治天下,一批厚颜无耻的大学问家竟然觐见忽必烈,恳请他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