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第35节

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第35节(5 / 6)

体燥心烦,才拿外衣遮掩,此时到嫌穿了闷得慌,一面将外衣脱下,一面问:“手怎么伤的?”李婠回道:“一不小心磕到了。”

陈昌心知李婠是个闷嘴葫芦,有事都自己闷在心里头,遇着事,也不开口,本以为是她本性如此,也未深究。

如今细想,不知如何思及其自幼无父无母,万事没个可依靠的人。无人可依,渐渐只也不依靠人了,只得一人踽踽前行,不觉心中大痛,哑然道:“你在京里头开了个坊子?陈家在京里头也有不少产业,来京时,老爷将京中产业托付给我,不若……”

李婠听懂了他言下之意,笑道:“我自个儿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情白白给你作工。”

遭李婠这一说,陈昌也知李婠不喜人插手,遂面上笑笑,也未再多问。两人在庭中走了一圈,李婠虽未有头绪,但愁思消了大半,回屋后熄灯睡下了。

次日,李婠不知从哪处起了想头,说京中有个“同心社”,自己便要立个“和合堂”,不拘男女,专集结在京中行商被排挤的商人,或小本买卖的妇人、寡妇,胡月自是积极应是,四下出力奔波。

短短时日,到有二三十人入了商行,有初来京中贩布的王商人、有开酒馆茶肆的李姓掌柜,有万年村的妇女售卖自制佳酿的谢氏,有京中年七十,无子孤老,卖酒为生的李姓老母;有以织鞋为业的谢二娘,有制衣出售的张十娘,此外,还有朝夕卖菜的老妇人、沿街叫卖的卖花姑娘。

入堂者据都是些小门小户的商人,大多孤寡无依、势单力薄,只求有个靠山,免于官差、地痞侵扰。

李婠深知此,自立了这个和合堂,也出钱力为人解了两桩案子,免了几项杂税,在这二三十人见此大喜,每每李婠以商行名义请,必至。

这般捻指间过了数月。几月间,秦成自南下运木回,又奉李婠之名再下南方贩货,一来一回虽贩了不少货,但未能解燃眉之急,眼瞧着坊内布匹越攒越多,用的现银俱是梁州坊子的利钱,胡月忍不住来问,李婠只回了四个字:“静待时机。”

胡月这几月在忙和合堂事,当这商行是李婠想的法子,只求到时候能派上用场,如今听李婠这般说,急道:“这时机又哪时候能来?”

李婠起身看了眼陈昌所在的外书房,回头笑道:“东风还未到,还得等等。”胡月道:“前些的日东家立了个和合堂,是要等这商行成势?”

李婠的摇头,道:“你想着如何褚义一小小商人能在京中党同伐异、凌弱欺寡?上面定站了‘高人'。拿那二三十个商人加上我几个与褚义争雄,也不过拿鸡蛋往石头上碰罢了。得需几分外力。”

胡月问:“外力从哪里来?”李婠只笑:“现如今可走动的人家少了,想动作也没法子,再过几月,定能借力。”如此,多的李婠也不说了。

却说这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