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认为‘邦无道’了是吧?好!朕告诉你们,平日里不谈,在鞑靼人兵犯我国土的时候,你们要辞官,朕断不能容!”
“国家蒙辱、百姓蒙难、文明蒙尘!这个时候不要说是官员了,就是普通的百姓也知道拿起一把锄头杀敌!今日你们弃朕而去,朕也不会把朝廷给士绅的优待给到你们,官服脱下来,功名也一并留下来!若是在我大明的国土上过活,可以!种田纳粮,随你去也!可若是想国难之时撒手不管还戴着朝廷的功名不纳粮、不服役,你们想都不要想!”
取功名?!
“陛下不可!”刘健作为内阁首揆,这个时候耐不住了,“周侍郎等人都是朝廷的忠臣,他们以致仕明志,所为的也是天下、也是百姓啊!”
“有什么不可的?”皇帝得理不饶人,“哪个忠臣在这个时候不管朝廷的?你刚刚也听到了,吏部很难保证去官之后朝政不受影响。这些人但凡有一点天良,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他不仁,休怪我不义,他们都不管朝廷了,朕还当国士一样养着他?!天下没有这样的事!刘阁老,你是内阁首揆,注意你的身份,这件事,谁也拦不得朕!”
这句话说出来其实是给他面子,再搞下去,我连你都治!
“刘瑾,宣读圣旨!”
外面的舆论场在他的手里,只要握住这一条,哪个六科官员敢封驳圣旨他就敢收拾谁,总归是竖着大义这面旗帜,让大多数人做朝廷的官儿没有道德负担,剩下几个人就蹦跶不起来。
第二百零九章 没有奸臣,都是忠臣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告诉百姓们,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刘瑾当庭宣读的圣旨简洁异常,甚至都不像个‘有文化’的人应该写出来的。
但朱厚照命人大印一盖,这又确确实实是一封圣旨。
至于听得懂其深意的人则有些心情复杂的看了眼皇帝。
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当年朱元璋下的圣旨。
朱元璋泥腿子出身,天上地下一切规矩都是他的规矩,他圣旨就这样写,谁能有办法?
现如今,当今圣上把当年太祖高皇帝的圣旨原封不动的抄了过来,什么用意?
朱厚照弯了弯嘴角,“这道旨意是朕亲手所书,即刻起传于内外,务必使京中大小官员和普通百姓一一知晓!接旨吧!”
接旨,只能接旨。虽说有点不上路子,但这是祖宗写过的圣旨,说起来都可以是祖制。
“臣吏部尚书王鏊,接旨!”
“臣户部尚书韩文接旨!”
“臣詹事府少詹事杨廷和接旨!”
……
出来讲话的人越发的增多,这都是皇帝这些年培养出的自己人。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外面有太监高亢的声音,“陛下!腾骧左卫指挥使常飞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