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4 / 5)

那么阿萧,六镇的鲜卑人,也不能适应中原的治理办法,岂不是还要再南下一次?”

“不错,”萧君泽点头,关切地问道,“如何,当你梳理其中奥秘后,是不是觉得,天下之乱,都能寻觅到源头,许多乱局,也能提前预知?”

贺欢只觉得自信充盈着胸膛,天下皆在指掌间:“正是如此!谢阿萧教导!”

“你记住我教你东西,便是最大的感谢了,”萧君泽笑道,“那么,你觉得,六镇之乱,又要如何处理?”

贺欢顿时一怔,绞尽脑汁思考许久,才勉强道:“若治理办法不对,当用鲜卑法子,不用九品之制,恢复旧制才是。”

“想法很好,但不实际,”萧君泽摇头,“当年魏朝以天下之力供养六镇与平城,如今还能做到么?”

贺欢摇头:“不能。”

“正是如此。”萧君泽眨了眨眼,“这个解决之道你猜不出来,我的答案,要你找到二十个喜欢讨论天下之势的同伴,才能给你了,好了,国势课结束,我们还学习数术吧。”

贺欢有点遗憾,但还是点头,二十个而已,太简单了,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学习阿萧教授的东西。

因为,他已经隐约感觉到,阿萧想用他来做什么事了。

第182章 一碗水

接下来的日子,萧君泽的生活十分地规律,每天处理政务,教导一下新学生,视察一下襄阳的科研进度。

襄阳学院做为他的重点观注对象,每年大约能提供三千人左右的毕业生。

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数量了,而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建筑行业。

衣食住行,当手中有一点闲钱后,百姓们对住房的需求,也是很难抑制的。

襄阳这些年的巨大商业利益,萧君泽几乎都用来投入再生产了。

……

十一月,寒风自西北而来,襄阳城的老少青壮,都已经换上厚实的衣物。

这里温度不像北方那样寒冷,最低也就是零度左右,多穿几件毛衣,也足以御寒。

江上依然是船来船往,大小的商船们都不是空船而来,他们或满载着粮食、矿石,或拖着木料、生丝,还有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来换取襄阳的物美价廉毛线、铁器、还有玻璃等奢侈品。

比如湘江梅山蛮们,用的就是他们那里几乎没有办法买出去的灰锡矿,这东西被用来做治虫病的药物,还能和铅矿混合烧出硬铅,用来做印刷的雕版,可比木板方便好用多了。

还有蜀中木竹,蜀南的大户们,将大量竹木去青后,拖在大船之后,在江水中两个月的浸泡,便能做为制纸的原料,还能在船上装竹席、竹帘、蜀锦等物,与襄阳的北方马队交易,一个转手,便能将货物卖到洛阳去。

而建康、扬州附近的商船,则多是大船,仗着长江开阔平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