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1 / 5)

若是州学只在长安这里,他们远在天边,拿什么和本地人拼人数拼补课?

“行,这事我一定会上报,您放心吧。”那位自称刺史立刻拍了胸脯,“对了,我去看过了,贺兰山东边确实适宜耕种,又有黄河在旁,只要水渠足够,能开辟数十万亩良田,只是,你们真舍得将这上好牧场开辟成田地么?”

万俟族长正色道:“那是当然,能耕种,谁愿意去草原受那迁徙之苦,每岁冬季牲口转场,不知要死多少老弱,若能有田地,你就是我等的大恩人。”

“言重了,能开垦数十万良田,如此政绩,旁人求也求不来,还要我感谢你才是!”那男子微笑道。

一行人相互吹捧,神色虽然带着焦虑,但眼眸里希望,却是越发明亮。

第283章 事情不难

襄阳对西北的统治,是需要一点的时间消化的。

在这战乱数百年里,五胡十六国包括后来的北魏,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当地的户口迁徙到自己治下。

比如司马家拿了辽东后,把当地汉人全部迁到北京,放任辽东完全成为高句丽的土地,比如西晋灭亡后,刘渊打下长安后,把长安的十万户全都抓去了太原。

再比如北魏的拓拔焘拿下北凉,便把那二十余万凉州的汉人全迁到了平城。

他们抓人的时候固然痛快了,但留下的土地却搬不走,汉人被抓走了,原本的关中、凉州自然就成了胡人的乐土。

六镇的危害源头也在如此,原本平城周围是没有那么多胡族的,但北魏每次攻打草原,那些归附、掠劫来的部族,就全数安置在那里,可草原贫瘠的土地又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这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么?

他们抓走人倒是快,但萧君泽现在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复这些异族。

他花了很大的资源去拉拢这些部族,但光这样还不够。

所以,征伐并州,就是给他们展示肌肉和立功道路,只有达成了一致,府兵这回事,才能更好地征召下去。

斛律明月这次出征,只带了一万余人。

襄阳内部,为了这次出兵,不得不搞了一次大规模军演,选美一样地挑选出了十余位将领,他们有的甚至宁愿降低官阶,也要和斛律明月一起出征。

崔曜私下里对萧君泽说:“这些兵卒,一个个都想着出兵,若不是天下还没有几个称王的,怕是也要将您拱上皇位了。”

萧君泽笑着答道:“襄阳到底还是小了些,他们最想的,还是征战天下,名留青史。”

……

襄阳的兵马调动并没有刻意隐藏,这里如今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同时也是各地权贵、世家的子嗣的避难之地,自然消息灵通无比,没过多时,尔朱氏,包括他们支持的皇帝元天穆,都收到了这条让人胆寒的消息。

并州的尔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