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重启> 第十一章回车

第十一章回车(1 / 4)

“要多少字?”大概是处于一个写手的职业习惯黄昏很自然地问起了篇幅。作为一个职业作家,能够驾御自己笔下的字数是一个基本的素质。以前做职业写手的时候,有一个杂志社曾经向黄昏约稿,给出了一个故事,让黄昏写一篇两万字的文章。写好后,因为排版的问题,那边来信说,字太多,要压缩到一万字。

如果是一般人,如果文章写好,要活生生被人砍一半下来,只怕不知道该怎么写了。但落到职业写手手中却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一篇或者故事或者叙述性的文章,若要增加字数,有几个办法很好用。一是增加对话,让对话尽量拖长。两个人见面,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事情,非要多拐几个弯子。另外,谈正事之前先寒暄一阵。这就是传说中的对话流了。

当然,对话太多,读者会看得郁闷。这种增加字数的办法比较苯。还有更加技巧的办法,除了对话,作者还可以增加一部分景物描写和主观性的评论。或者散开了写,到正题的时候再收一收,形散而神不散。

手段是多样的,稿费是丰厚的。

反之,如果要缩减字数,去掉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职业作者就应该有职业作者的专业素养。这是黄昏这些年的体会。屡试不爽。

听到黄昏这么问,柳青青和女儿杨柳笑起来,都说,你还不知道,诗歌没有篇幅上的要求。对篇幅有要求的,那已经是长诗了。另外,诗歌的稿费也不是以字数来决算的。

“诗歌的发表仅仅是一种荣誉。尤其是上诗刊,那代表你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了。”柳青青说。

“这就好,这就好。”黄昏有点不好意思,说:“我是写惯了的,还真是对业务不熟悉的说。”

“你这句话有很大的语病,什么叫‘还真是对业务不熟悉的说’,那个‘说’字有你这么用的吗?”柳青青立即指出黄昏的错误:“文字是神圣的。要注意你的语法。”

黄昏汗颜,这都是网络的错。他在网络上已经习惯使用这种非规范的汉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好了。”见到黄昏脸上的羞愧表情,柳青青欣慰一笑:“把你的诗稿给我看,我选几首。”

“诗稿?没有没有。”

“什么,没有?”柳青青立即被黄昏的无礼给气坏了。他也不是没见过这种莽撞的小伙子,不过,凡是来诗刊社的文学青年、著名诗人,哪一个不是带着一大捆诗稿过来,希望得到自己的提携。因为现代诗这种东西的评判标准比较混乱。有的诗你读起来觉得是不世出的大作,别的人读起来却觉得是大白话。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诗呢?

柳青青大人是这么认为的,无论你如何才华出众,写的东西如何让人激动迷醉,没有付诸铅字,都等于零。只有在书上刊载,才是那一串零前面的数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