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的话题又从不重要的陶海那拐到陶夭夭身上:“说起来陶姐姐说挖地窖是要酿酒,这酒是怎么个酿法?”
其他几个人都摇头。
“不该打听的事情别乱打听,咱们只要跟着陶姐干就行了,你们信我的肯定没错。”
“我也觉得”
“我也是”
第二天陶夭夭让他们把木头都拉到村子里才开始热火朝天的劈柴。
没一会儿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哟这是打哪拉下来这么多柴火,这得能烧多久啊!”
陶夭夭把有人问该怎么说的事情早就跟所有人都说了一遍。
“咱们这柴火一会儿都会放到驴车上,如果要是有人愿意背着或者挑担去卖一担是十文,卖出去两担就能得五文钱,如果不要银钱可以背回去一担柴火。”
在场的人一开始还听得云里雾里,可这账一算都眼睛一亮:卖出去二十文能赚五文,或者能带回去一担柴火,这可是特别划算的买卖!
当时就有人跑回去跟家里人商量,这冬天如今本来也没什么活要做,有人提供柴火来卖那真是天上飞来的买卖。
按理说人本来都是有私心的,若是自己能去卖总归不想让人知道,但是青山沟村的村民们算是一直生活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倒也没有太多的心思。
毕竟日日打交道的一共就是这些人,谁又真的能去互相得罪?
更何况他们要背出去卖一共也不能跑太多地方,如今陶夭夭堆了这小山一样的柴火在这里估计多来些人也没关系。
当然村子里也不是家家都没有事,因此也只是来了一部分人,赵更他们劈叉往驴车上搬的时候亭飞就在旁边拿着纸笔站着,有人领柴火就记上。
陶夭夭还要他们问一下有没有想要去远一些地方或者去镇子上卖柴火的,毕竟这十里八乡如果是一样穷的村子恐怕就算用不起柴火也没闲钱买。
反倒是镇子上的摊位或者大户能砍的树不多而且又舍得用。
在场的人这么一讨论,还真觉得这件事可行,这个时候陶夭夭又在旁边给他们出主意。
“其实如果你们真背着柴火去卖,我建议你们可以去挨家挨户的问,毕竟柴火如果只是放在街上卖恐怕能看见的人很少,况且如今大冬天估计也有很多人能不上街就不上街。”
“你们可以去各家各户还有商铺问问看,如果有人需要就卖给他们,甚至还可以问问他们要不要多买一些或者按时给他们送更多柴火。”
陶夭夭毫不吝啬的把自己能想到的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真的能拉到这样长期的顾客,我也能跟你们保证一直会有足够量的柴火,但是至于驴车怎么安排就要看你们去不同地方的人怎么达成一致了。”
她一番话又把在场的人说傻了,甚至有人有一瞬间觉得陶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