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续作无敌!
田教授今年正是该闯的年龄,行动力肯定是强于大学生的,接受度也不差,见多识广的经验更加是碾压式的。
可即便如此,也让她沉默数秒,“年轻人……青年作家——顾陆老师真是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一句话换了三个定语,田教授的心情从惊讶变成思索,最后变成“如果是顾陆,那也可以理解”。
毕竟15岁就写贺文的少年,二十三岁续写托尔斯泰,很奇怪吗?
教授也没闲着,起身查询了一番《光在黑暗里发亮》的资料,她书房有托尔斯泰的俄文版全集。
其中有托尔斯泰演技学者的导读小册子,里面应该是有比较详细资料的。
还是先看文。教授想着,鼠标往下拉,“小顾老师居然写了前言。”
[1890年,列夫·托尔斯泰开始创作一部戏剧性的自传,剧作深刻描写了他自己的家庭悲剧……
但无论是剧作中,亦或生活中,不管是创作初的1890年,还是十年后的1900年,托尔斯泰都没有找到勇气来果决地结束庄园主的生活。
甚至来自于意志上的妥协,这部戏剧只写到主人公彻底无助,举起双手,向上帝祈求,希望上帝能帮助他,结束他内心的冲突。
……]
前言大概两千多字,有一半内容来自茨威格,有一半是顾陆所写,他讲述了托尔斯泰所遭遇的事到底是什么。
文豪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高估读者的知识储备”,好似茨威格压根没在前言里阐述托尔斯泰具体遭遇了什么,好像默认大家都清楚。顾陆就把这点补齐了,托尔斯泰晚年所遭遇的是婚姻、世界、宗教三重折磨。
首先是最早的,也是贯彻始终的农民意识的觉醒,托尔斯泰的文字是更倾向于农民阶级,可他本身又无法完全脱离庄园地主阶级。
另外就是婚姻,托尔斯泰在男学生的鼓动下想把财产留给人民,因为此事与妻子别尔斯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有关东正教开除托尔斯泰教籍就不多说了,反正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在晚年,真是想找上帝祈求破解之法。
“言简意赅,前因后果都清楚了。记得陈教授的研究,小顾老师受霓虹文学影响较深。”田教授评价,“实际对毛熊国文学也了解颇多。”
一个著名作家的生平很轻松就能查询到,但若不是对作家很感兴趣,也不会去深入了解。
不行,田教授看到一半停下来,顾陆所写的剧本第四幕太过惊骇。
如“别提《福音书》了。牧师们早就把它酿成了白兰地,让人们变得迟钝。……不,列夫·托尔斯泰,被剥削者和剥削者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鸿沟已经不能用《圣经》经文来弥补。”“你真的相信,有了炸弹和左轮手枪,你们就能消除世界上的邪恶吗?……我再重复一遍,为信念受苦比为信念杀人好一百倍。”
争辩非常激烈,好像数十架车辆连环碰撞,又像是两辆坦克的撞击。有关托尔斯泰的思想,以及当时毛熊国的状况,一股脑的甩出。
那就是一串鞭炮,在田教授脑子中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