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大雪(2 / 6)

9万亩,滴灌水源主要靠41口机井井眼,机井平均深度120~140m,平均单井控制面积463亩。

秦立军问道:“今年的啤酒效益好不好?”

张志远跟着说:“今年是近几年效益最好的一年,每亩收益能达到9000元。”

秦立军讶然道:“挺不错啊!饮马农场种了不少啤酒吧,今年亚盛的啤酒业绩要大涨啊!”

张志远几人都没接话。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知道了青岛啤酒减少了订单种植合同,其它企业也在减少采购量。明年的啤酒种植面积可能腰斩。

象征性看了会儿农场,一行人来到下河清农场的会议室,准备商讨关于国营农场休耕节水的事宜。

先是由秦立军介绍了大概的项目情况,随后郭阳进行了详细的补充。

无非就是滴灌节水和休耕。

黄农场的何用明说道:“黄农场现占地45.8万亩,但当初是在盐碱滩上建的农场,开垦的耕地只有10.8万亩,还全都是盐碱地,如今种地的效益是一年不如一年,节水我肯定赞成,但黄拿不出一分钱。”

王忠说道:“敦煌农场占地53万亩,耕地还只有2.8万亩呢。”

石景说:“饮马农场也好不到哪儿去,目前种植面积也只有10万亩,也都是中低产的盐碱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头牛难。”

三个疏勒河流域上的主要国营农场都强调了自己的困难:穷,没钱。

郭阳此前也考察了解过状况。

要说最困难的,还得是西湖农场等又偏远面积又小的农场。

敦煌、饮马、黄都是较大的农场,条件相对较好,有些承包户还是天禾的客户,这两年日子好过不少。

但整体来说,国营农场相对封闭,市场嗅觉没有普通农户敏锐。

郭阳说道:“各位对天禾的种子有没有了解?王忠书记应该清楚吧,范学军就靠种天禾建起了农庄。”

王忠笑道:“清楚,如果能和嘉禾合作自然是极好的,滴灌不用说,敦煌农场也会配合,但休耕就很难了。”

“是啊,地本来就不多,还都是盐碱地,农场那么多口人要养活,休耕不得闹翻天。”

“如果不是压着,饮马新开垦的荒地都不知多少了呢。”

在这几个农场中,黄农场现有产业以食葵、茴香、粮食、苜蓿为主;饮马农场则是啤酒、香辛料、饲草;敦煌农场以哈密瓜等瓜果为主。

产业相对下河清农场更为的多元化,不过高效节水面积等于零。

有些盐碱重的土地一亩年灌溉水量能达到600~750m,用水量极高。

郭阳说道:“盐碱地方面,结合这次的水利工程,嘉禾会调配种子进行盐碱地改良。”

张志远问:“是苜禾1号吗?”

其他人也都看着郭阳,对苜禾1号的声名,在场没人不知道,只是前几年苜禾1号都只供应滨海盐碱地。

他们早就眼巴巴望着了。

何永明说道:“价格呢,还是500元/斤吗?那我们可买不起。”

“对啊,一亩地种子就要1250元,西北又没有苜蓿良种补贴,我们可消费不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