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都一一指出了问题所在。
各部门负责人渐渐变成了鸵鸟,只余郭阳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玉米是目前国内唯一产量大于需求的谷物,这其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嘉禾发展速度是很快,但玉锋、西王、国粮等企业也不慢,他们还有先发优势。”????“嘉禾除了种子,在技术和市场积累上都没有优势。”
“淀粉,氨基酸,玉米油,葡萄……我们甚至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品牌!”
“这赚得是辛苦钱,哦不,我们甚至还在盈亏线以下,连辛苦钱都赚不到。”
“玉米生物能源加工,要产能没产能,要效益没效益,现在原油价格大跌,好了,以后更难了。”
会议逐渐沦为了批斗大会。
今天就是他的一言堂,没有其他人说话的份。
原本还算轻松的氛围,顿时变得有些压抑。
有人有心想说点什么。
其实在玉米上,嘉禾做得还不错?
只是时间太短,底蕴太少,发展方式又太粗暴,又要分心大豆、小麦、水稻……要找理由总能找到一大堆。
但公司的投入也是真金白银,可以说,几十上百亿的投入,在国内也再也找不出第二家。
说就说吧,没事就不能让老板说两句了吗?
何况也确实有问题。
郭阳也确实挺气。
业务太分散,他又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保证大方向不出错,凭借在种子上的优势,保证这艘大船继续航行。
现如今,国内玉米、大豆的产业形势已经彻底改变,产业上先知的信息优势彻底消失。
发泄了会儿情绪,郭阳才让各部门汇报各项工作,然后做了一些工作安排。
主要还是围绕玉米的贸易和加工。
仅凭东亚和东南亚的玉米市场,是消化不了国内玉米的产量。
国内的生物能源去年没有叫停,但据熊景介绍,国内生物乙醇年产能170万吨,生物柴油350万吨。
换算下来,总共能消耗的玉米也不到两千万吨。
而实际上,这些产能中,还包括了甘蔗、储藏过期的水稻和小麦、木薯等等农产品。
真正消耗掉的玉米不过一千万吨玉米出头。
加上饲用和食用玉米,国内消费量最多1.7亿吨。
所以至少还有八千万吨的盈余,不论是贸易,还是加工,潜力都很大。
“玉米--淀粉--氨基酸。”
“玉米--淀粉--酒精。”
“玉米--淀粉--有机酸--乳酸——聚乳酸--生产可降解新材料……”
“靠技术把每一粒玉米吃干榨净,一粒玉米长出一棵产业树。”
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又被反复提及。
但也有新意。
鉴于集团在能源上的大力投资,位于产业链最上游的毕强提出了新的育种研究方向。
乙醇专用玉米品种。
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将生产乙醇的相关酶制剂基因转入到玉米种子基因中。
毕强沉声说道:“目前业内只有先正达有这方面的成果,adm在北美有十几万亩的专用玉米种植园。”
“乙醇转化效率最高能提升10%,这会让利益空间变得更大。”
“这是转基因种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