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到房子的就屈指可数了。
他能有这份功绩,不是因为他培育出了什么特别牛逼的品种。
而是因为他做了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对每个品种的特性做定量化描述,供农业生产者选择。
如今天禾的官网品种介绍页面,几乎都是按他提供的数据做的。
这些年,除了公司那些代表性品种,育种团队也出了很多成果。
不过推广效果欠佳。
留过学的程笛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国内喜欢把育种搞成是科学研究。
其实这就是一个商业项目。
而大多数国内育种家,几十年来把自己套在杂种优势群这个伪理论中故步自封。
有些教授们已经落后太多,配组合靠瞎蒙,选品种主要靠目测,田间统计这门课中还在讲方差分析。
不懂的人还以为越老越厉害。
没有概率统计,不会线性代数,不会使用统计软件,不懂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不用育种数据库……
这其实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
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同事聊天,学校老师亲口吐槽国内园艺育种就是靠偷。
如果没有天玉和先玉,国内的玉米品种连郑单958都无法逾越。
还好天禾不是这样。
这里年轻人居多,研究院院长毕强和老板都也很愿意接纳新生事物。
也就是在他们长期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天禾的商业育种平台才能逐渐编织完成。
…
豫省,德农农资的大区经理周红伟最近在休假,但却闲不住,一直在走访观察交流。
国内农资大环境在悄然的变化。
传统的赊账和粗放经营让欠账和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含量不够的便宜,但又不放心效果和执法环境,产品质量好的又嫌贵。”
“新产品也知道效果,但是太贵啊,卖不动。”
这是很多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潜意识和第一反应。
但周红伟知道这是悖论,其实说到底还是产品不够好。
老百姓真就接受不了贵么?
未必!
天玉1号和先玉335都是按粒数卖,五六十的价格,突破了很多人的价格底限。
还有今年全王的杀虫剂,一小袋快10元的价格,突破了多少人的不可能。
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背后,都是这些产品能解决问题,能给农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所以不是产品贵,是你的意识便宜;不是农户觉得贵,是经销的你觉得贵!
“不虚此行啊!”
他觉得这个假期的走访很有意义,意识和思维都得到了升华。
抛开了那些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不断的坚持,就会获得另一片天空。
种子和农药皆是如此。
他理解到了高层的战略思维。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降低库存和农资渠道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下午回到家后,周红伟将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准备回头会上往上提一提。
写得正起劲时,电话响起。
“老周,今年分房有你的一套。”
“好,嗯?房子?”周红伟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不确定的问道:“有我一份?”
“对,今年的名额多,中高层也有。”
于是,这方天地里,又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