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高低,随意点,姿态放低点,给客户留着面子。”
“哦。”苏丽珍想了下说道:“我要不要把衣服换成便宜的?”
“不用,就穿贵的,反差越大,效果越好。”冼耀文松开苏丽珍的脚,站起身说道:“下午是不是打几圈?”
“打啊,去中环建国酒家,今天是塑玩雀会聚会的日子,已经和几个老板说好打十二圈。”
塑玩雀会是发展比较好的塑胶厂和玩具厂老板组织的一个类商会组织,每月组织雀局聚餐联谊,彼此互通有无、交换信息,一般小厂老板没资格加入。
冼耀文看一眼手表,说道:“聚餐是中饭还是晚饭?”
“晚饭,中饭随到随吃。”
“还有时间,你中饭跟我吃,我跟你说点事。”
说着,冼耀文抓起桌上的话筒,打给了谢丽尔,等电话接通,他用小肩夹着话筒,腾出手打开保险箱,一阵扒拉,取出一个文件袋,从中抽出几张纸,拿在手里晃了晃,示意苏丽珍接过去。
苏丽珍接过,看向纸面,只见纸上是鞋子的设计图,正面、侧面、底部、局部细节都有,就是鞋子看起来有点怪。带着疑惑,她看完一张换一张,等冼耀文放下话筒便问道:“纸上的鞋子都用塑料做?”
“是的。”冼耀文从苏丽珍手里拿回纸,理了理,按原先的顺序排列好,随即指着第一张说道:“《诗经》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葛屦就是以葛制成的草鞋,先秦人将这种草鞋称为屦。
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中的芒鞋也是草鞋。
草鞋可以归入凉鞋,天气热时穿着凉快,一般都是出门在外的时候穿,在家里一般是穿木屐。木屐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南北朝时又叫呱嗒板儿,它一般以质地坚硬的木板制成,搭配布带、革带等。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写‘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就是一种木屐,它的发明者是南北朝的谢灵运。
谢灵运出身名门望族,性格洒脱,对官场并不在意,但对游山玩水颇感兴趣。他发现,爬山时如果将木屐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更能在登山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
他根据想法改进了木拖鞋,使它成为流行一时的潮流产品,史称谢公屐。这种改良后的木屐很受欢迎,不仅在神州大地流传,还被遣唐使带去了东洋、高句丽。
如今东洋人穿的木屐就是在谢公屐的基础上经过调整改良,我见过东洋老师穿木屐,也见过穿zori,就是我从东京带回来,放在卫生间的草履。
当时我已经想到用橡胶做成人字形凉鞋会比草履更加实用,且更容易推广,特别是在一些热带国家。”
冼耀文指了指纸上的一个单词,“flip-flops,我给这种鞋子起的名字,这个词的意思是啪嗒啪嗒的响声,正好用来形象形容这种鞋子踩踏地面发出的响动。
中文名从构造的角度出发,就叫人字拖。
美国大兵当年撤离东洋的时候,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