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远好,路远好,钱要提前出发,说明冼耀文头寸不紧张,我们以后每个月都能按时收到一笔美金。嗞~”又是一口酒,赖百欣心里别提多美。
赚钱固然高兴,但佘宝珠的心里却没有赖百欣美,她蹙了蹙眉,说道:“老爷,当初定价的时候,我们能赚多少被冼耀文算得死死的,冼耀文留给我们的利润固然丰厚,但他能赚多少,我们根本不清楚。”
赖百欣再呷一口酒,笑着说道:“宝珠,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冼耀文能赚多少都是他的本事,一块也好,一百块也罢,都不是我们能惦记的,现在我们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积攒几个月,丽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一边做冼耀文的订单,我们一边自己开拓市场,自己生产自己卖,利润都是我们自己赚。”
佘宝珠冁然一笑,“我还以为老爷……老爷还记不记得那700打恤衫?”
“堵着正切要,别人不敢接的订单我接,钱自然让我赚了。”赖百欣自得地说道。
“老爷,香港的制衣厂没有一家做非洲的订单,都说非洲是穷地方,但是人就要穿衣服,其他制衣厂的目光盯着东南亚,冼耀文这种厉害的人物早早布局英美,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没什么竞争的非洲打开局面?”
赖百欣若有所思道:“宝珠你说的有道理,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去接洽有非洲贸易的商行,争取接点订单回来,等有了订单,看是发到哪个国家的,我想过去一趟,直接找那边的贸易商谈,一点一点打开非洲的销售渠道。”
“你这个想法好,但非洲太远,你一个女人过去不方便,还是我去。”
“不好,老爷要留在香港主持大局,非洲还是由我去。”
赖百欣一想也是,便说道:“好,依你。”
纽约。
一家毗邻犹太社区的早餐店。
岑佩佩吃着贝果,给简和全旭两人说着贝果的故事。
“亚当曾经跟我说,贝果可能起源于中国xj的喀什的一种馕格尔德。喀什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旅人们可能因此把异域美食的灵感带回故乡进行本地化。今天的格尔德和贝果的吃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就着热汤、热茶、热咖啡。
格尔德流传到波兰克拉科夫,当地人称它为面包圈(obwarzanek),面包圈没什么油脂,味道很清淡,适合克己反思的斋戒氛围,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在大斋节时就吃它。
当时吃它还算是奢侈的皇家选择,因为原料是小麦,而欧洲更普遍的面包是带酸味的黑麦做的。
女王逝世后,面包圈正式成为波兰斋戒期的面包,需要授权的面包师傅才能做。
当时克拉科夫是移民城市,皇室很鼓励移民来共建国家,而来自德国的犹太族群成了波兰面包师的有生力量,犹太人用意第绪语称呼面包圈为‘beigen’,这大概就是贝果(bagel)英文单词的由来。
经过数百年的传播,贝果成了犹太人的基本口粮,随着犹太人的迁徙,到了伦敦,到了纽约。”
岑佩佩指了指犹太社区的方向,“三十年代的烤贝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