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过年这会能捡到一些平时不可能有的生意。周芷兰洗过手,就开始叽叽喳喳,今天接了三双华人客户18英镑的高定,利润一般,不过700港币左右,但生意打开了新局面。
之前只能接到鬼佬的生意,现在华人客户也来了,有一就有二,将来的生意会更好。
切好胡萝卜,冼耀文又给周若云打下手炮制围炉的食材。
冼家今日的年夜饭说不好是什么菜系,周若云是香港长大的潮州人,苏丽珍是上海长大的广府人,吃食以粤菜为主,柳婉卿是上海居住多年的苏北人,王霞敏是杭州人,一个个口味够乱,冼耀文什么菜系都能凑合,就由着个人发挥,来一桌大杂烩。
三点,钟洁玲下班归来,又多了一个不同口味的代表,祖籍潮州的港生二代,保留了一部分潮州习惯,又有一部分趋向广府化,不同于周若云弄最潮州的围炉,她要做几道潮州过年硬菜。
反正各做各的,到了四点,大家一盘点,一共做了三十一道菜,加上酒席剩下的盆菜作为围村的代表,恰好是吉利数。
谢停云拿出冼玉珍在街上淘来的两个鎏金镶嵌宝石食盒,按照米其林的调调装了十盘菜,快马加鞭给张爱玲送去。
四点十分,为英皇服务,也为香港市民巡逻的冼耀武还没有回来,且开饭尚早,冼耀文坐庄,摆开了成语接龙的摊子,由他起头说一个成语,其他人轮流接,如果龙绕一圈回到他这里,他输给每人一个红包。
冼耀文:“富贵安乐。”
冼骞芝:“乐在其中。”
苏丽珍:“中气十足。”
柳婉卿:“足不出户。”
周若云:“户告人晓。”
钟洁玲:“晓之以理。”
周芷兰:“理争尺寸。”
冼玉珍:“寸土寸金。”
王霞敏:“金玉满堂。”
冼耀文乐呵呵地给每人发了一个红包,接着堂又说了一个成语,“堂高廉远。”
“远亲不如近邻。”
冼骞芝刚接上,谢湛然来到冼耀文身后轻声说道:“林可萍抱着孩子在楼下,想见先生。”
“楚天岚不在?”
“不在。”
冼耀文将一沓红包交给冼骞芝,弯腰在她耳旁说道:“爸爸离开一会,你替爸爸坐庄。”
“嗯嗯。”
走上楼梯,冼耀文问道:“林可萍拿着行李?”
“一大一小两个皮箱。”
下到最后一段楼梯,入眼地上两个橘黄色的皮箱,林可萍抱着孩子站在皮箱边上,左边脸颊红润、轻微肿胀,右边脸颊泛白、萎靡,两边脸颊一结合,透露出此刻林可萍的身体状况欠佳,且不久前刚挨了巴掌。
来到楼下与林可萍面对面,不等她开口,冼耀文先一步语气温柔地说道:“林女士要走?”
顷刻间,林可萍的眼泪如珍珠般滑落,泛出淡淡的光泽,当珍珠连成长串,她摇了摇头,“过不下去了。”
“今天大年三十,有地方去吗?”
林可萍先是点点头,紧接着又摇头。
“林女士来找我,想必认为我可以帮到你,需要什么帮助你尽管开口,能帮的我一定帮。”
冼耀文话音刚落,林可萍便看向手中的襁褓。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