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道,他可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吕伟斌思考了一会,拿出草稿纸算了一下,才抬起头来说道:“可以,将剩下的118亩智能大棚都用上,同时再调整一下立体高度的布局,可以塞入4层立体种植层,每天就可以生产4.6吨白松露。”
秦汉明点了点头:“4.6吨?也可以,考虑到了要给野生松露留一条活路,我认为可以在野生松露上市的那四个月,适量减少产能,以方便维持市场价格。”
“可以。”吕伟斌对此没有什么意见。
“我也同意,汉明,你尽快写一份报告交给我,我要将这件事告知老板。”李洲作为秦汉明的顶头上司,便吩咐了他一些事情。
“好!”
当天中午,借着吃饭的间隙。
吕伟斌和李洲,向江淼汇报了展销会的销售情况,以及打算继续扩产白松露的计划。
江淼看了价研办公室的报告,随即点了点头:“可以,看来必须成立市场调研部了。”
他转过头看向隔壁桌的蒋海波:“海波,将价研办公室从销售部剥离出来,组建市场调研部,由秦汉明担任经理。”
赶紧咽下去口中的饭菜,蒋海波回道:“收到。”
汇报完成,李洲和吕伟斌便脚底抹油,不敢打扰老板夫妻俩了。
江淼无奈地说道:“看来计划赶不上变化,你的羊肚菌研究得如何了?”
已经一脸无语的林书雅,喝了一口鸡汤:“已经完成了,亩产可以达到8吨左右,生产周期为73天,现在怎么办?”
“让我想想…”江淼也一个头两个大。
如果量产,又要建设一个新的智能大棚。
如果不量产,又浪费了这个技术。
毕竟亩产8吨,生产周期只有73天,一年可以生产5茬,即亩产40吨左右。
而且江淼又想到了另一个情况,公司未来肯定要建设更多的智能大棚,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书雅还在进行其他名贵食用菌的研究。
包括鸡枞菌、松茸、红菇,这三个目前无法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在书雅的研究时间表上。
因此智能大棚迟早要建设,早一点建设,还可以一边生产羊肚菌,一边等待其他名贵食用菌的研究进度。
有了这个判断,江淼就做出了决定:“我决定让羊肚菌量产,反正以后这些智能大棚不生产羊肚菌了,还可以用在其他名贵食用菌的栽培上。”
“那你安排吧!技术我已经完成了,你拿去申请专利吧!”书雅低头扒了几口饭。
“嗯。”江淼想了想,觉得新的智能大棚不能继续布置在南湖村了,因为南湖村可以利用的土地,基本已经被海陆丰公司承包或者租用了。
而马宫镇的其他几个村,也没有太多土地可以利用。
例如盐町村,整个村的平地和低缓坡地之中,70%的土地是鱼塘,剩下的10%是居民区和道路、10%是农田、10%是果园。
本来江淼老家新乡是有一大片土地的,只可惜前几年已经被征了两千多亩鱼塘和农田,用来建设华南师范的分院;前段时间又被海陆丰公司拿下一片地作为员工小区和写字楼,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