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院开了之后,反响十分好,甚至还阴差阳错之间顺手帮着林如海和薛攀端了一锅贪官。
本地大盐商苟老爷也因此倒了台子,解救了很多被他们家族世代压榨的盐工们,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一时间山木书院名声大噪,不单只有扬州的子弟们前来就读,便就是附近其他地方的也有人来。
别的不说,就只听说了校长大人的光辉事迹,就足够慕名而来了——何况还有林大人这个前科探花做金字招牌,那必须得上啊。
于是短短数月的时间,山木书院就招满了学生。因着书院的名气太大,生员质量也优秀,还有那个“因材施教”的先进教学理念,更是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师资力量。
听说山子野老先生都慕名而来,主动要做山木书院的先生——他那一手设计园林建筑的绝活儿,直接开一个建筑系都没有问题,做山木书院的先生当然是绰绰有余了。
关键人家不但能力强,做书院的先生做得也挺开心,听说在山木书院里他老人家遇到了十分投缘的弟子们——是的,是弟子们,不只一个。
作为一个专家巨匠,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绝活儿能够找到优秀的继承人传承下去更开心的事儿呢?
山子野老先生便就是如此。
他老人家每天开心得像是个七十岁的孩子,实在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儿了。
而山子野老先生这个事儿只是其中的一桩,其他类似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
也因了此,一提到读书的事,小黛玉也是眉飞色舞,对书院的这种运行模式也是赞不绝口。
这种什么都教、又因材施教的模式,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愉悦了他们的身心,实在是跟以往的那种私塾教学的模式大不一样。
小黛玉年纪比林家小弟大一些,之前也接受过私人家庭教师的辅导,算是先后体验过两种教育模式的学生。
对比之下,显然小黛玉更喜欢山木书院的这个模式一些,所以她不但提起书院来就十分开心,整个人看上去都比最开始的时候开朗了许多,脸色也都红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