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这说明在秋成同的眼中,宁晨已经是和其他数学专家一个级别的研究者了。
要知道,现在宁晨的身份也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而已,连本科的学位都还没有拿到。
不过客观的说,能够在《米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论文的作者足以被称为数学专家了。
宁晨想了想,还是决定接受秋成同的邀请。
在回复的邮件中,宁晨再次对秋成同表示感谢,并表示之后愿意再次前往水木大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数学上的问题。
这次秋成同的回复依然很迅速,说等之后安排公开课时间的时候,再和宁晨进行联系。
……
之后的日子里,宁晨继续着自己忙碌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宁晨需要兼顾秋成同猜想的研究,以及有关硅基负极锂电池实验的研究工作,这让宁晨每天都要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在上面,剩余的时间也只够吃饭和睡觉的。
好在硅基负极锂电池实验那边有徐洲在,宁晨不必再像上次那样,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了。
而且这个横向课题也是徐洲签下来的,宁晨还是要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更倾向于秋成同猜想这边。
这一天,《米国数学会杂志》正式发布了新一期的期刊,而宁晨的《一种一类四阶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的转换方法》这篇论文,也随着正式登刊。
一开始,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学校的注意,因为这篇论文并不是通过盛州大学的单位进行投递的,而是以宁晨个人的方式进行投递的。
但毕竟《米国数学会杂志》在数学领域的影响力非常之高,不久之后,这个消息还是传到了盛州大学数学学院的老师们耳中。
“杨老师,宁晨在《米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何晟马上找到了杨连华,向杨连华报告了这个消息。
“《米国数学会杂志》?什么时候的事情?”
杨连华也是非常的惊讶,因为《米国数学会杂志》可是国际数学界四大顶刊之一。
即使是杨连华本人,也从未在四大顶刊上发表过哪怕一篇论文。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华国每年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比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数量还要少出很多。
“就是最新的一期期刊,是以宁晨个人名义发表的论文。我估计着,这应该是之前宁晨去水木大学参加科研训练营时,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所以才没有以学校的单位投递。”
杨连华并没有因为这篇论文没有挂上盛州大学的单位而遗憾,而是翻开了期刊,找到了宁晨为第一作者的那篇论文。
经过一番初步的阅读,杨连华大概知晓了这篇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原来如此,这是有关秋成同猜想的研究啊!虽然只进行了一部分,不过学术价值依然很高,怪不得能够登刊在《米国数学会杂志》上。”
兴奋之中,杨连华想要赶紧给宁晨打个电话,祝贺宁晨论文成功登刊的事情。
不过杨连华想了想,还是没有将电话拨打过去。
杨连华知道,宁晨现在每天的时间一定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