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超导体,能够把它给合出来,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而且我建议你最好还是再测一下,万一能测出什么意料之外的性质呢?”
“嗯,徐老师,我肯定会去测一下的。”宁晨点头道。
宁晨倒不会真的期待,这种极小概率的事件会出现,但继续完成这些测量工作,也能够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完整性。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来到了测量中心,完成了对这种物质的超导性质测量。
不出所料的是,这种物质在低温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超导体的性质。
更确切的说,它甚至是一种反铁磁绝缘体,与超导体的性质完全背道而驰。
回去之后,宁晨将测量结果告诉徐洲,徐洲倒是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不错啊!这种特殊的磁结构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怎么样,要不要考虑先拿这个成果写篇论文?搞不好还能发一篇二区,甚至是一区呢!”
要是之前的宁晨,被徐洲这么鼓动,说不定就真的停下实验写论文去了。
毕竟一篇一区二区的成果,对于大部分人研究者来说,都算是一个不错的成果了。
只是,在有了发一篇《nature》、三篇《米国数学会杂志》,并拿到西蒙斯学者奖之后的经历,宁晨的眼界也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徐老师,就不急着写论文了吧。我先看看后续能把这个课题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决定论文该怎么写,是否要分开发。”
盲目的对成果进行拆分,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成果的价值。
另外,宁晨的实验课题可是超导和超导材料,要是最后拿磁结构作为主题发论文,宁晨自己都会觉得哭笑不得。
经历了这一次的波折,宁晨没有马上继续进行实验,而是分析着目前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认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仔细思考过后,宁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没有合成超导体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存在的这个铁原子空位啊。看来我在元素配比的上面,还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之前的实验之中,由于在物质合成上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让宁晨迫切的渴望能够成功的合成出一种新型铁基体系的物质。
这让宁晨逐渐开始根据实验现象调整元素的配比,而不是根据之前建立的模型来进行调整。
“如果想要真正的合成出一种超导体,还需要把这个铁原子的空位给补上。”
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方法听起来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增加铁元素的配比。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涉及到的问题就太多太多了。
……
在对物质模型进行改进之后,宁晨重新调整了各个元素的配比,并继续了自己的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依然没有那么顺利,但宁晨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便之后再失败上百、上千次,宁晨也会坚定的继续向前探索。
时间不知不觉便进入到了5月,临近毕业季,盛州大学本科生的毕业答辩也即将开始。
因为特殊的身份,宁晨并没有参加之前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中期答辩等等,但最后的正式答辩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