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多,包括参与浸矿的微生物选择、各个容器中的环境条件、矿物质离子的流速、过滤网的材质和半径等等,都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几天的时间,实验组才确定了最终的全部细节。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宁晨的这个浸矿生物反应器给制造出来了。
高宏良的实验组是以微生物的研究为主,自然是没有制造浸矿生物反应器的能力。
不过高宏良的渠道也很广,很快便联系到了合适的厂家,以加急的方式进行设备的制造。
等待设备制造的期间,大家也都没有闲着,继续对这个方案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着推敲,并计划着设备制造完成后的实验方案。
或许是因为高宏良特意要求加急的关系,厂家的制造速度非常的快。
仅仅过去十天的时间,这台加工好的设备,便邮寄到了燕京大学。
因为这只是一台比较初级的模拟反应器,整个设备并不算大得夸张,不过还是需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够将设备的各个部件搬到实验室。
组装好整个浸矿生物反应器之后,看着眼前的这台设备,宁晨也感觉心中非常的感慨。
宁晨不得不承认,这个厂家很好的还原出了自己理想之中的反应器模型,一些细节的地方也都做得比较细致。
仅仅是这个比较初级的设备,造价也并不算便宜,如果是普通的实验室,肯定是无法随便承担这种支出的。
当然,设备到货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大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去验证宁晨这个方向的可行性。
大家先在各个容器之内,加入了待处理的矿石、富含金属离子等催化剂的溶液、不同的微生物菌落等等。
这里的每个容器,都可以单独控制容器中的温度等条件,在不开启连接通道的时候,互相之间并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待每一个容器之内的环境都稳定之后,高宏良组织大家开启容器间的连接通道,测试着整个浸矿生物反应器的表现。
如宁晨预料之中的一样,一开始的测试并没有那么的顺利,果然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
比如说,当溶液流速过快的时候,会出现每个容器温度难以控制的情况。
而溶液流速过慢,又会让反应器的浸矿效率下降,难以发挥反应器的优势。
另外,包括通道过滤网的材质选择、溶液ph值的控制等等问题,也都让项目组的成员们头疼不已。
好在的是,大家之前准备了很多的备选方案,而且对整个实验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这些不断出现的困难,并没有打消大家的意志,反而是更加激起了大家攻克这些问题的决心。
经过连续数日的实验之后,这个浸矿生物反应器的方案已经变得比较成熟了。
虽然与之前宁晨计算出的理论数据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
不过相比其他的方案,这个方案的矿石浸出速度和浸出率,已经要高出一个档次了。
“高老师,在我们最新的优化方案中,十天对硫化铜矿石的浸出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个效率在生物冶金的研究领域